小学教师教学的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成都市某区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需要具备教学反思能力,这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并且被纳入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之中。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人实践知识、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提炼教育智慧。然而,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的关注不够。对现状的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路径,不利于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从实然状态走向理想状态。  本研究根据杜威的“思维六步”,对成都市某区的13所小学的247名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然后对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便深入了解这群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实然状态。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总体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得分在80-100分的仅占6.8%,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学历上、教龄上差异显著。在四个分析维度上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信息收集以聚焦问题的能力方面,及时性较好,全面性不足。制约全面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知偏差、电脑操作技能不足。  第二,在运用方法以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针对性较好,多样性不足。制约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教学反思方法认识上存在误区、教学经验不足。  第三,在行动调节以验证假设的能力方面,情境性较好,过程性不足。制约过程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师信念的偏差、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四,在总结评价以发现预测的能力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制约主动性和探究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缺少反思动力、自满的心态。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建议:第一,信息收集全面化,开阔反思视野;第二,反思方法多样化,提炼教学智慧;第三,行动修正多次化,优化反思过程;第四,总结评价主动化,唤醒发展动力。
其他文献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由来已久。高校过度扩招、就业能力不足、保障体制匮乏、就业环境缺失、就业观念落后、择业心态失衡等都是长期研究的热点角度。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亟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的
道德伪善是指个体希望表现得道德,但只要有可能就会设法让自己避免因真实行善而付出代价的行为倾向或动机,在个体层面表现为宣称的道德水平与实际行为之间不相符合,在人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