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原子掺杂的二维SnSe磁性特征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磁半导体由于在自旋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以硒化锡(SnSe)为代表的稀磁半导体具有电子电荷和自旋的双重特性,在未来的微纳米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制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二维稀磁半导体较之三维体系具有易掺杂、磁性易调制、居里温度高等优点。对于二维半导体来说,利用携带磁性的过渡金属原子(TM)掺杂是有效引入稳定磁矩的方法。所引入的磁矩通常具有可调制的特征,而且对应磁性系统的居里温度较高。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钒、铬、锰、铁、钴、镍六种3d过渡金属原子掺杂形成的稀磁半导体的磁性机理及其调控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过渡金属吸附在单层硒化锡表面时,Hollow位为最稳定的吸附位置;当过渡金属替换Se原子时,掺杂的TM与邻近的五个Sn原子成键,形成C4v点群对称性的四方锥结构;替换Sn原子时,钒、铬、锰与邻近的五个Se原子成键,形成了 C4v点群对称性的四方锥结构,而铁、钴、镍与邻近的三个Se原子成键,形成了 C3v点群对称性的三角锥形结构。通过缺陷形成能分析我们发现TM替位Sn(TM@Sn)为能量最优的掺杂系统。而且,在Co@Sn和Ni@Se体系中,形成了一个浅受主能级,分别位于0.03 eV,0.015 eV能量位置处。这说明Co@Sn和Ni@Se的半导体特性可以在室温调剂下激活,从而形成有效的p型半导体。以最稳定系统TM@Sn为例,我们详细研究了硒化锡稀磁半导体的磁性特征及其调制。我们发现TM@Sn表现为高自旋极化的稳定基态,其磁矩主要来源于TM自旋极化的3d态电子。我们利用晶场劈裂和自旋交换劈裂模型详细分析了TM-3d轨道的杂化。我们发现在TM@Sn中TM原子的电子排列满足洪特定则,形成高自旋极化的电子组态。因此,对应磁矩分别为3μB、4μB、5μB、4μB、4μB和2μB。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外加电场因为改变了 TM与周边原子的相对位置而影响了 3d轨道的晶场劈裂,所以实现了对TM@Sn自旋基态的调制。特别是,在Fe@Sn系统中,当外加电场达到0.4eV/A时缺陷处的局域结构从C3v的三角结构转变为C4v的四方锥结构,晶场劈裂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自旋开(S=2)”向“自旋关(S=0)”的转变。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叶梦得诗词的各类题材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他的诗词的创作观,探讨其创作风格多样化与复杂性的表现与成因,以及他在“以诗为词”向“以文为词”的过渡中所起的作用
论文采用历史叙述的方法,集中研究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的两年的生活与学术研究,力图呈现一位充满内心丰富性和学术现代性的现代学者形象。 论文分成六个部分: 一、围绕着王
劉孝綽(481-539)本名冉,字孝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梁代的重要作家,對永明體到宮體詩的過渡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同時也是《文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文選》這部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他莫昔芬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随机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6.3 g·kg-1)组,他莫昔芬(1.67 mg·kg-1)组,柴胡疏肝
《八代诗选》是王闿运编选的一部汉魏至隋朝八代诗歌选集,是“汉魏六朝诗派”从事诗歌创作的范本,体现了王闿运“诗缘情”与摹拟复古的诗学主张。本文以《八代诗选》为考察对
本论文以唐宋间叙事词为蓝本,着重对叙事词的艺术手法、美学特质进行探讨。论文分五章,第一章为叙事词作界说,主要论述叙事词的范围及在题材选择上的分类。第二章为叙事词叙事能
“因缘生法”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一个根本性命题,金批《水浒传》第五十五回回评指出:“耐庵做《水浒》一传,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在金圣叹看来,“因缘生法”于《水
闺秀创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创作的一部分,属于含蓄写意的一脉,其创作倾向上重视对古典美的现代再造,体现了古典意绪在现代生存境遇之中的温文力量。其中,闺秀创作表现
 在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管理中 ,具结现象普遍存在。具结不仅是广大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认证的基本方式 ,而且在海外贸易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而成为封建官府规范管理的基础
翻译的概念在欧洲的历史研究中占有突出位置。“翻译”和它在其他欧洲语言中的对应词一样(意大利语的tradurre,法语的traduire,德语的bersetzen和俄语的perivest尙,后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