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和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其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的生产。前人的研究证明,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有效的措施。
本研究以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保持系博IIIB和秋B作为轮回亲本,以携有抗稻瘟病基因Pi9(t)的材料681和携有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BPH18作为供体亲本。采用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分子辅助选择(MAS),在各分离群体间,利用与Pi9(t)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B8对抗稻瘟病基因Pi9(t)进行跟踪检测;利用与Bph18(t)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KC16对抗褐飞虱基因Bphl8(t)进行跟踪检测,各世代间结合田间农业性状考察进行选择,所得结果如下:
1.通过传统育种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群体中,获得了12株同时含有Pi9(t)基因和Bphl8(t)基因的双基因聚合株系。
2.两个SSR标记在亲本间的多态分析结果表明:与Pi9(t)紧密连锁的标记pB8和与Bphl8(t)紧密连锁标记KCI6在抗感亲本间均表现明显的多态性。其中pB8为显性标记,标记KC16为共显性标记。说明这两个标记可用于亲本组合后代目标基因的跟踪。
3.在BC1F1群体中,对27株携有Pi9(t)基因的植株进行稻瘟病接种结果表明:有12株表现高抗,9株表现抗病,5株表现中抗,1株表现感病,与分子检测的符合率为96.3%。其中10株具有双抗基因的植株均表现高抗,该结果有可能是两个基因的互作,增强了其抗性。
4.保持力测定结果表明:复交群体部分植株和不育系博IIIA的杂交后代结实率普遍偏高,说明该群体的保持力较低,但可通过进一步回交来提高其保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