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研究——以三家教育基金会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呼声的日益强烈,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开始成为各界共识。教育基金会是我国的新生组织,其作为教育组织的潜伏力量,如今也已浮出水面加入到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参与队伍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基金会是基金会在教育领域的专门化组织,具有公益性、独立性、志愿性、自治性、民间性的本质特性,是典型的搭建政府和民众桥梁的教育中介组织。加之,随着公民社会进程的加快,教育基金会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且教育基金会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途径来影响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论文试图从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教育基金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通过对不同类型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角色、内容、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了解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运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金华市人民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三种类型教育基金会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年度报告、参与教育资助项目信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参与条件、参与项目内容、参与路径、参与成效等类别来呈现其参与现状。同时运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教育基金会相关人士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受教育基金会自身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最后提出政府需对基金会进行保护扶持;教育基金会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社会上要形成社会评价监督的格局。  个案是否能够代表整体,这是案例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的争论。研究的三个案例是根据研究的可行性而选取的,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存在局限性。为此,本文只期望能为研究教育基金会的领域增砖添瓦,为教育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为民间力量参与教育改革作出示范。  
其他文献
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音乐老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音乐教学在學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