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八年扬州文学研究——以曾燠为中心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由衰而盛的转折点,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为扬州文学在清代中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主持风雅的扬州文坛领袖,两淮盐运使曾燠在上述文事活动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宦游于扬州的清代士人,以其鲜活的个体生命与繁复的社会现实相交接,推动了扬州文学向纵深方向发展。乾隆五十八年的扬州文学,作为清代文学的一个缩影,立体地展现了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其他文献
综观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多数以儿童视角作为叙述角度,成为其小说创作特色之一。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作家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童年经验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特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作品主题丰富、艺术纯熟,而且这些作品之间有着内在的基调和主题上的应和,很值得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本文选取从“囚禁的身体”和“精神的逃离”两
苏珊·巴斯奈特是著名的比较文学家,她的比较文学观点集中在《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中,这本书贯穿着巴斯奈特强烈的批评意识、问题意识与反思意识。以《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为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的旅游叙事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旅游在此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旅行活动,旅游元素旅游交通、旅馆在使旅游者完成地理空间的迁移,为旅游者提供栖身之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