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松是我国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飞播造林树种。探讨林地质量及其调控措施对油松飞播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造林基地,对地位级为Ⅳ的1990年初营造的油松飞播林分别设置4个间伐强度(30.00%,48.75%,53.75%,77.13%)的处理并设置一个未间伐(CK)林分作为对照。2005年,通过比较乔木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盖度、多样性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的变化,运用PCA对林下植被、土壤综合评判以探讨间伐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经过间伐的林分,其各项生长指标都比未间伐的林分有所增加,其中间伐强度为53.75%的林分增长最大。间伐强度也是影响油松飞播林群落的生活型的因素之一。间伐强度不同,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灌木层优势种由中旱生物种向中生更替。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物种替代速率加快,生物量增大。油松飞播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峰值出现在郁闭度80~87%之间。土壤理化性质中除pH值对间伐强度的响应不明显外,其它性质都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小,A层所受间伐影响最大。5种土壤酶对间伐敏感性各异,碱性磷酸酶受间伐影响最大,过氧化氢酶次之,脲酶居中,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所受影响最小;不同层次的土壤酶对间伐响应也不同,A层土壤酶活性变化最为明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趋同且对间伐敏感性减弱。不同季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间伐的响应不同。结合林分的生长状况、林下植被发育状况、土壤肥力状况三项指标,我们得出地位级Ⅳ、初始密度为8000株·hm-2、9年生飞播油松幼林选择48.75%的间伐强度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