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技术研究倍受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筛选标记基因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去除筛选标记基因是解决转基因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反-β-法尼烯(EβF)是一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是蚜虫受到攻击时产生的一种报警素。从薄荷中分离的EβF合成酶基因能够在植物中产生EβF,该物质能够驱使蚜虫逃离,从而减轻或避免植物受到蚜虫的危害,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绿色环保、保护天敌的作用。本文通过载体构建、基因转化和标记基因删除等主要环节,将目的基因-----EβF合成酶基因成功转入拟南芥中,并对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利用含目的基因EβF的基础载体p ART7-EβF产生出过渡载体p NMCS-EβF,再由过渡载体p NMCS-EβF与含Cre/loxp自删除结构的空载体PNCX构建了含目的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的自删除载体PNCX-EβF;(2)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自删除载体PNCX-EβF转化拟南芥,用抗生素G418作为选择剂。G418筛选转化拟南芥的适宜浓度为:培养基培育幼苗的最佳浓度为20 mg/L,喷洒土培幼苗的最佳浓度为50 mg/L;(3)经过对转化的拟南芥植株进行PCR分子检测和G418筛选,得到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3:1的株系,初步推断为单拷贝株系;(4)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的驱蚜试验显示,转基因株系蚜虫数量显著低于野生型,驱蚜效果明显;(5)用β-雌二醇处理T2代阳性纯合植株,诱导筛选标记基因自行删除时,在培养基中添加β-雌二醇的最佳浓度为100μmol/L;采用营养土和水培方法的最佳浓度为20μmol/L。(6)用G418筛选经过β-雌二醇处理的T3代转基因株系,丧失抗性的植株则为筛选标记被删除的植株,Cre/loxp系统的标记基因自删效率能够达到65%;(7)对诱导处理过第一、第二株系的T4代和T3代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T3和T4代植株中均得到了选择标记基因(nptⅡ)被删除的植株,删除效率为11%-34.3%。试验结果还得到世代越高自删效率越高,单拷贝插入的自删除效率要高于多拷贝。本试验说明,利用Cre/loxp系统对该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进行自删除是可行的,从而为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的抗蚜虫转基因株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