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泛素化酶USP10通过稳定YAP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骨肉瘤是常见于儿童、青少年的来源于骨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特征是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容易转移,目前骨肉瘤的治疗仍是一项重大挑战。USP10可以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进行去泛素化,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和凋亡等,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YAP1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重要下游效应器中YAP的亚型之一,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自噬和远处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研究发现USP10和YAP1均可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和远处转移,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两者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骨肉瘤中USP10、YAP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研究骨肉瘤中USP10对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转移的影响,目的是为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依据。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及蛋白印迹法分析USP10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及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系中USP10表达水平。2、将构建好的shUSP10质粒感染骨肉瘤细胞系中USP10高表达的细胞系,筛选出下调shUSP10水平最明显的质粒进行实验。通过蛋白印迹法观察经过shUSP10质粒感染骨肉瘤细胞系后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然后通过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方法观察并分析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且,通过尾静脉注射稳定转染sh NC/143B、shUSP10/143B的骨肉瘤细胞株,观察裸鼠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3、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及蛋白印迹法分析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YAP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骨肉瘤组织中USP10与YAP1的相关性。通过改变骨肉瘤细胞中USP10表达后,进一步分析YAP1的表达。然后在shUSP10骨肉瘤细胞系中上调YAP1及过表达USP10细胞系中抑制YAP1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方法分析EMT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及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最后,通过Co-IP方法检测骨肉瘤细胞系中USP10是否能直接与YAP1相互结合,4、在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USP10对YAP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骨肉瘤及其邻近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USP10在72.41%(21/29)的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但在癌旁组织中仅检出升高为17.24%(5/29)(p<0.01)。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证实USP10在骨肉瘤高表达(p<0.01)。在正常成骨细胞与骨肉瘤细胞系中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发现U2-OS、143b、MG63、Saos-2细胞系中USP10表达均较正常成骨细胞明显升高(p<0.01),且U2-OS及143B最为明显。2、体外实验通过shUSP10质粒转染U2-OS、143B细胞系后,q RT-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证明EMT的相关蛋白发生了改变,其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N-Cadherin蛋白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再通过肿瘤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了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1)。体内成瘤实验同样表明了骨肉瘤细胞下调USP10后经尾静脉注射,肺转移的发生数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以上结果证实了shUSP10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发生EMT和远处转移。3、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方法分析下调骨肉瘤细胞中USP10的蛋白表达后,发现YAP1的表达同样发生下降;相反,当给予过表达USP10后发现YAP1显著升高。我们通过将骨肉瘤组织与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YA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YAP1表达USP10的表达呈正相关。同时,此研究还发现在shUSP10细胞株中经过上调YAP1的表达后可以挽救骨肉瘤的EMT,同时骨肉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反过来,在骨肉瘤中过表达USP10后下调YAP1的表达则可以抑制骨肉瘤的EMT,骨肉瘤的侵袭、转移能力也下降。我们通过Co-IP证实了USP10与YAP1能直接结合相互产生作用。4、我们还证实了在骨肉瘤细胞中,YAP1的表达随着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在改变肿瘤细胞中USP10的表达后,使用MG132处理后可发现YAP1的表达与对照组对比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在骨肉瘤细胞中YAP1蛋白降解速率明显下降。最后,我们的研究证实USP10能够通过去泛素化稳定YAP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结论: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到USP10可以通过稳定YAP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EMT以及远处转移。我们的研究成果为骨肉瘤的EMT和转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为骨肉瘤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正>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园紧扣工作实际,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施“12345”机制,助力科学幼小衔接。
期刊
目的:外泌体来源的mi RNA能够调控重要的细胞活动,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拟探讨血清外泌体中mi RNA在COPD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阐明血清外泌体中mi RNA在COPD中的作用。方法:1.COPD动物模型建立:12只6-8周龄、体重160-18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被动熏烟+气管内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构建COPD大鼠模型。被动熏烟15
学位
目的:1.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耐药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2.研究qnrS1质粒阳性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毒力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3.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1质粒的适应性代价及流行传播机制。方法:1.收集南昌市某大型三甲教学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746株作为实验菌株,并剔除同一个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应用Vitek 2 C
学位
研究目的达托霉素属于环脂肽类抗菌药物,是一种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细胞膜活性化合物,主要适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复杂感染。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的耐药机制未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的耐药机制既有助于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也有助于研究出针对耐药靶点的方案进一步减缓细菌耐药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产生耐药性,对耐药菌株的表型特征及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学位
目的:近些年来序列型(ST)8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国家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和报道。目前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T88克隆的基因组研究和毒力表型特征分析相对有限。本研究以南昌市某三甲医院收集的ST88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表型研究,以阐明ST88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及毒力特征。方法:1.收集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176株。全基因
学位
第一部分:天竺葵素在体外对小鼠软骨细胞炎症和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目的: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畸形、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与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炎症反应息息相关。炎症和炎症反应是引发和加剧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些炎症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病理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
学位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变而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ML患者预后差,五年存活率低于30%。因此,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AML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指导。RNA的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是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基本生物过程,但许多非特征性的AS事件被证实参与
学位
目的:探讨质谱技术在检测临床分离的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南昌某大型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血培养分离获得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用VITEK-2 compact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
学位
目的:研究RAB17基因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的改变以及对前列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和对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前列腺癌转录组数据挖掘,在非配对和配对前列腺癌组织样本中找出表达差异的基因。利用ROC曲线分析、KM(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临床相关性。利用HPA(The Human Protein
学位
目的:应用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左室心肌功能,探讨T2DM伴与不伴高血压(HTN)心肌功能的影响,旨在为T2DM伴与不伴HTN心肌损害的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79例,根据是否伴有HTN病史分为2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DM组)104例,T2DM合并HTN患者(DH组)75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8例为对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