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交传中使用无笔记视觉化记忆法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时记忆是口译能力的体现,在许多口译教学和实践相关书籍中,都有关于提高短时记忆能力的方法讲解。本文关注的是其中一种训练方法——视觉化法(visumlization)的应用效果,以期探索寻找一种通用的短时记忆方法,帮助译员提高记忆效率。许多文献和书籍将视觉化法当成是一种辅助口译笔记法(note-taking)的方法,或是建议在口译学习的初期阶段进行视觉化训练。但本文关注的焦点是,在原文语篇足够短的情况下(一分钟以内的短交传),这一方法是否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口译笔记法,同时保证译文质量。为了验证无笔记视觉化法在短交传中的使用效果,作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0多名在读口译系研究生中随机挑选了 8名学生,分别记录了他们使用口译笔记法进行短交传练习和使用视觉化记忆法进行练习的过程和效果。受试者在两类练习结束后接受了作者的采访,之后作者根据练习时的录音分析对比了译员在两种方法下产出的译文质量。实验表明,使用笔记法能保证译员记下的信息更全,但信息之间往往欠缺必要的逻辑关系。使用视觉化法能促使译员整理原文逻辑,去掉无意义和重复的信息,输出的语言也更为流畅、简明,但缺点在于脑记的信息容易突然遗忘,并且对于抽象的信息记忆难度大。本论文分析得出,在应用视觉化记忆法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长期的视觉化训练得到解决,并且视觉化法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文本类型,而不是仅限于大部分文献讨论的故事类文本。因此笔者认为,在系统性学习和训练了视觉化记忆法的前提下,无笔记视觉化法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可行的短时记忆方法。
其他文献
介绍了科研编程软件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与数据可视化功能,并讨论了如何利用Matcom将Matlab程序转换成Visual C++程序,以提高Ma tlab程序执行效率的方法.
在商品化社会大潮中,建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隈研吾认为,现代主义运动在二战之后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将建筑商品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现代主义运动过去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
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两个重要的个体因素。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肇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Robert Gardner和Wallace Lambert的社会心理模式,之后其发展
通过对李仙江流域鱼类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调查,确认外来鱼种6个,分别为麦穗鱼、食蚊鱼、波氏吻嘏虎鱼、子陵吻嘏虎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高体螃觖。其中,波氏吻赧虎鱼为常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教育美育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国内普通高校而言,现阶段美育教育存在像对美育重视不够,重理论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