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影视文化产品向海外市场输出成为热点。影视产品对外传播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收益、拓展产业规模,更可以实现本土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输出。鉴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差异,影视产品走向海外必然面临受众接受度低,产品价值受损等问题,遭遇“文化折扣”。因而,提升影视产品对外传播效果的焦点就在于如何降低文化折扣。单部作品在内容层面的成功并不足以带动整个影视行业的对外传播,因而相关探讨需要基于产业的视角,深入内容背后探讨产业链各环节如何影响文化折扣的大小,最终凝结于作品的呈现之中。 多年来,中国影视产品受到文化折扣影响,海外市场拓展阻力较大。现有研究聚焦电影、电视剧产业,通过剖析运营过程探究文化折扣深层成因。本文则以纪录片这一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切入,选取性质规模各异的10家纪录片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深层访谈的方法掌握机构海外市场拓展情况以及代表作品。继而从产业的视角出发,探讨机构范围经济、产业链各环节及产业政策如何影响文化折扣高低,如何影响中国纪录片有效的“走出去”。 研究发现,国内纪录片产业尚未真正成型。机构生产形式单一、行业市场化程度低,从源头上消减其走向海外的意愿;各环节以及外部政策的不完善逐步加剧了文化折扣。并对此提出建议策略,中国纪录片若想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需要行业形成多样生产的范围经济,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对接海外市场能力,并加大产业政策的贴合程度。只有当产业真正成熟完善,中国纪录片才能立足海外市场,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