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影视对外传播研究——以纪录片机构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影视文化产品向海外市场输出成为热点。影视产品对外传播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收益、拓展产业规模,更可以实现本土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输出。鉴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差异,影视产品走向海外必然面临受众接受度低,产品价值受损等问题,遭遇“文化折扣”。因而,提升影视产品对外传播效果的焦点就在于如何降低文化折扣。单部作品在内容层面的成功并不足以带动整个影视行业的对外传播,因而相关探讨需要基于产业的视角,深入内容背后探讨产业链各环节如何影响文化折扣的大小,最终凝结于作品的呈现之中。  多年来,中国影视产品受到文化折扣影响,海外市场拓展阻力较大。现有研究聚焦电影、电视剧产业,通过剖析运营过程探究文化折扣深层成因。本文则以纪录片这一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切入,选取性质规模各异的10家纪录片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深层访谈的方法掌握机构海外市场拓展情况以及代表作品。继而从产业的视角出发,探讨机构范围经济、产业链各环节及产业政策如何影响文化折扣高低,如何影响中国纪录片有效的“走出去”。  研究发现,国内纪录片产业尚未真正成型。机构生产形式单一、行业市场化程度低,从源头上消减其走向海外的意愿;各环节以及外部政策的不完善逐步加剧了文化折扣。并对此提出建议策略,中国纪录片若想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需要行业形成多样生产的范围经济,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对接海外市场能力,并加大产业政策的贴合程度。只有当产业真正成熟完善,中国纪录片才能立足海外市场,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新浪城市频道中的图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城市视觉文化的角度出发去解读新媒体空间里的城市想象空间,分别从城市的外在形象、消费世界以及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对城市图片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发布及接收信息,当突发事件发生,各类言论于网络集聚,使其成为当下最大的“民间舆论场”,网络信息传播的高
期刊
教育传播是传播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原始社会的观察模仿,到封建社会的私塾式学校,再到工业社会的班级授课制,教育传播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自20世纪90
2006年Twitter以短小便捷的信息模式,高效快速的传播速度及多形式的信息发布客户端迅速风靡世界;三年后国内新浪以其充实的资金链与比较成熟的网络运营经验开始试水微博,腾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