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构建新时代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建设绿色可持续“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绿色贸易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科学评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的资源环境影响,是制定促进“一带一路”绿色贸易发展政策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从包含虚拟水、隐含能、虚拟耕地的隐含流的角度,综合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LMDI分解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的隐含资源环境转移、贸易隐含流强度变化驱动因素以及隐含资源环境转移的路径等问题。首先,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整体、国别和行业三个层面定量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隐含流的转移格局和资源环境压力转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隐含能贸易中,中国是净出口国,在虚拟水和虚拟耕地贸易中是净进口国,但贸易隐含流强度逐年降低。(2)整体来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隐含流主要从从资源环境压力小的国家向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国家转移。但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中国与印度、埃及、及中亚五国间的虚拟水的贸易中,中国是上述地区隐含水的净进口国,这势必加剧上述国家本已经十分短缺的水资源问题。其次,运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隐含流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技术效应是驱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隐含流强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中,各种隐含流强度下降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驱动虚拟水和虚拟耕地强度的下降,但结构效应提升进口隐含能强度。(3)从部门的驱动因素来看,隐含能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部门是电力、煤气和水供应的技术效应;虚拟水和虚拟耕地强度下降则分别由于农业部门的结构效应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效应。最后,运用结构路径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终需求引致中国隐含流转移的关键关键路径和部门,以及水-能-粮关联关键路径和部门。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隐含能的转移路径比虚拟水和虚拟耕地的转移路径更隐蔽。各隐含流的100条关键路径中都包括含0、1、2、3个生产层级的路径,隐含能的转移主要发生第2层级,而虚拟水和虚拟土地的转移主要集中在第1层级。(2)不同隐含物的转移部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性。电力、煤气、水供应部门是隐含能转移的关键部门。农业、电气及电机设备、其他制造业、食品和饮料以及纺织、服装业是实现虚拟水转移的关键部门。农业部门、纺织和服装业以及食物和饮料部门是虚拟土地转移的主要部门。(3)纺织和服装业是同时引起水、能源、土地三种资源转移的关键部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贸易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可持续供应链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的资源禀赋,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第二,继续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第三,对中国服装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逐渐淘汰落后产能。第四,调控贸易结构,限制低附加值,高资源消耗部门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