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核心区的形态学特征及几何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状动脉分叉部(CBR)多边汇合区(POC)是否遵循Murray′s定律尚未阐明。作为各血管节段的汇合区域,PO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而恢复该区域的天然形态是优化冠脉分叉病变(CBL)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目标。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分叉部POC区域的形态特征与几何模型,为优化CBL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可排除心血管疾患、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目标CBR包括左主干(LMCB)、前降支(LADB)、回旋支(LCXB)及右冠状动脉(RCAB)分叉部。选取目标CBR最佳投照体位的舒张期晚期影像,以二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法(2D-QCA)直接测量POC区域多边形的最大内径(DPOC)、最大高度(HPOC)和最大面积(APOC),近段主支内径(DPMB)、远段主支内径(DDMB)和边支内径(DSB),以及分叉远角(DBA)。按DBA角度大小将CBR分成:<70°为Y型、70-90°为T型、>90°为ST型,并分析不同部位即不同类型分叉部POC区域的形态特征;将DPMB或DPOC分别与DDMB和DSB进行非线性或线性拟合、验证其间的关系是否符合Murray′s定律、Finet′s定律或HK定律,否则提出新的几何模型;将DPOC或DPOC-PMB(DPOC与DPMB的差值)与DBA进行非线性或线性拟合,获得两者间的关系或几何模型。结果(1)在不同部位CBR中,3种分叉类型的构成比差异较大。其中,T-型CBR多见于LMCB、Y-型CBR多见于其它部位、ST-型CBR绝大多数见于LMCB。(2)在不同类型CBR中,POC形态学差异较大。Y-型分叉POC区域常呈五边形(100%),T-型分叉POC区域多呈梯形(95.2%),而ST-型分叉POC区域则多呈“三角形”或不定形(97.5%)。(3)无论CBR位置或类型,POC的直径始终大于PMB。在不同部位CBR中,DPOC、HPOC、APOC及DBA测值差异较大。其中,DPOC分别为LMCB 5.71±1.45mm,LADB4.13±0.89mm,LCXB 3.68±0.99mm,RCAB 3.65±0.89mm(P<0.01);HPOC分别为LMCB 4.27±1.78mm,LADB 3.58±2.12mm,LCXB 3.07±1.16mm,RCAB3.17±1.12mm(P<0.01);APOC分别为LMCB 19.23±13.03mm~2,LADB 14.01±5.85mm~2,LCXB 9.23±5.34mm~2,RCAB 11.06±5.51mm~2(P<0.01);DBA分别为LMCB71.5±24.5°,LADB 49.7±19.5°,LCXB 54.0±21.9°,RCAB 47.4±20.8°(P<0.01)。在不同类型CBR中,DPOC、HPOC测值差异较大,但APOC测值差异较小。其中,DPOC分别为Y-CBR 4.15±1.27mm,T-CBR 4.65±1.53mm,ST-CBR 5.19±0.68mm(P<0.01);HPOC分别为Y-CBR 3.73±1.8mm,T-CBR 3.11±1.02mm,ST-CBR 2.85±1.14mm(P<0.01);APOC分别为Y-CBR 13.42±8.39mm~2,T-CBR 13.87±10.36mm~2,ST-CBR14.76±12.98mm~2(P>0.05)。(4)曲线或线性拟合显示:PMB、DMB和SB三者间的关系遵循,而POC、DMB和SB三者间的关系不再遵循Murray′s定律、HK定律或Finet′s定律。对POC、DMB和SB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修正,修正方程为DPOC1.2=DDMB1.2+DSB1.2(R~2=0.87)或DPOC=0.898(DDMB+DSB)(R~2=0.87)。结论冠脉分叉部可分为3种类型,3种分叉类型在不同部位分叉部的占比不同,不同分叉类型的POC形态学各异;POC最大内径恒大于近段主支内径,POC最大内径、远段主支内径和边支内径三者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经典的分叉血管标度律方程、修正指数方程的指数为1.2、简化方程为DPOC=0.898(DDMB+DSB)。本研究提供的分叉部核心区形态学特征及几何模型将为优化CBL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而足细胞已被证明与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和DN进展密切相关。血小板微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在人体体液中广泛存在,携带有复杂的表面分子和内容物,在多种生理病理条件下发挥作用。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微粒活化能够通过m TORC1通路介导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含有血清胰石蛋白/胰腺再生蛋白Iα(Pancreatic stone protein/Regenerating protein Iα,PSP/REG Iα)和风险因素的评分模型,用于中国人群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筛查。研究方法:PSP/REG Iα是一种主要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其血清水平在胰腺相关疾病
学位
背景与目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同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病灶呈节段性,有时甚至可累及全消化道。迄今为止,克罗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CD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常表现为炎症缓解与复发的交替,且对于不同患者可存在个体化差异
学位
近年来,国家对于卫生救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社会救助机构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发挥,但目前救助对象增加、救助体制不健全、救助服务不到位、救助资金不可持续性等问题依然突出,亟待认真分析并解决。因此,开展社会救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将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期刊
目的:研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to-albumin ratio,FA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术前FAR对NSTE-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
学位
背景和目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大脑内葡萄糖代谢及β样淀粉蛋白的清除,这与葡萄糖稳态、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LRP1(sLRP1)水平及LRP1 rs1799986基因多态性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探讨LRP1在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易感基因。方法:本研究选取166例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以蒙特利
学位
背景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治疗重点在于恢复和改善脑血流灌注,而建立良好的脑侧支循环是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侧枝循环能否迅速建立对于缺血组织的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目的本研究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评估脑侧枝循环,比较其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
学位
社会救助作为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公平的兜底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社会救助事业在大数据的推动下也逐渐实现信息化。文章分析了大数据发展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影响以及遇到的挑战,介绍了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如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百度AI人脸识别技术寻亲、社会大救助中心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大数据在社会救助中的应用趋势做了展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手术后肝内早期复发,并建立一种用于术前个体化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最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辅助临床决策。研究对象与方法本实验回顾性收集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及其术前增强CT图像和相应临床指标,随机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基于增强CT动脉期
学位
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脑是高血压早期影响的靶器官,其结构受高血压影响可出现变化。相较于灰质损伤,高血压与脑白质结构损伤更相关。本研究目的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大脑白质纤维微结构完整性及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变化。并通过对白质纤维的弥散参数以及WMH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