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符—微”三重表征对初中学生微粒观的培养 ——以牙屯堡中学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一门在分子、原子、原子团等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它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农林医疗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化学的研究对象出发,微粒观已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物质性质的重要角度。微粒观作为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之一,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表征之间互译特点使得化学的学习有别于其他自然学科,这种特殊性使得化学教学应采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笔者支教当地乡镇化学教师对微粒观、三重表征、核心素养等认知的现状;采用问卷、访谈、学期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被试学生微粒观思维水平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教师问卷得出被试教师对核心素养、微粒观、三重表征等认知处于“略微了解”状态;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教师对核心素养中“宏微结合”的认知与教师对微粒观、三重表征的认知呈正相关;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微粒观教学时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关注知识整体、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探究思维及教学语言角度对教学策略提出一些建议。研究表明,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微粒观思维的培养,对促进中等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尤为显著。调查分析后,实验班对微粒观知识的理解明显高于对照班,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实验班整体成绩优于对照班。通过对学生化学成绩进行分段比较,得出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方式在实验班中对中等学生的教学效果最为明显,且与对照班中等学生有显著性差异。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模型认知、实验探究、建构知识网络等教学方式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构物质微粒观思维。同时本文提供了有关构建学生微粒观的教学设计,以期对中学化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