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场中N2分子高次谐波干涉效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次谐波的研究是强场物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人们可以利用高次谐波获得相干极紫外高频段辐射源XUV和X 射线源。理论上研究原子与分子在强激光场中产生的高次谐波可以归结为求解分子在强激光场中含时薛定谔方程,本论文的研究理论是在强场近似下,利用Lewenstein模型来处理强激光场中原子与分子产生高次谐波的过程,首先介绍了原子的Lewenstein模型的理论推导过程,接着在此基础上把这种理论推广到分子上,最后得出在线性激光场中分子产生高次谐波的理论计算表达式,它能够很好解释半经典三步模型。   本论文主要工作是利用Lewenstein模型研究了N2分子在强激光场中发射高次谐波的干涉效应,通过对N2分子产生的高次谐波和分子中单个原子产生高次谐波的比较,表明了干涉效应的存在。从而得出随着高次谐波阶数的增加,干涉极小值会随着分子轴与激光偏振方向间夹角的增加而减小,在角度接近900附近时干涉效应消失,与两中心干涉模型预测的趋势一致;通过分析高次谐波产生的机制和相位随取向角的变化,给出了干涉产生的原因;接着进一步计算了干涉位置随激光波长、分子核间距的变化规律,得出干涉位置的阶数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子核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与两中心干涉模型预测的趋势一致。论文最后给出了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ZnO为新型直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ZnO材料目前在紫外探测、气敏传感和机电耦合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材料的结构将对
细胞自动机(CA)是由J. Von Neumann提出,用来模拟生物的自组织行为而构造的空间、时间、变量均离散化的动力学系统,由于CA在自身迭代过程中,可产生出多种复杂性行为,是一种研
MgB2超导体相比传统超导体有较高的临界温度(39K),且有优于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简单结构和电特性,这些优点使其在超导电子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高质量薄膜以及Josephson(约
近年来,Ⅱ-Ⅵ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和性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量子限域效应,使它们具有优良可控的光学特性及光电子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和生物标注方面及光
光能够产生辐射压力,20世纪初在实验上被证实。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特别是1970年A.Ashkin发现了激光对粒子的动力作用,激光与微观粒子产生了不解之缘。激光能够
稀土掺杂材料在许多领域,如能源、环保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光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白光LED、激光器、光放大器和光学温度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