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基功能材料的结构调制、精细表征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性化石燃料的日益消耗和环境污染恶化的今天,寻求新型科技和材料来发展清洁可持续新能源变的尤为重要。近年来,氢气以及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容量以及长循环特性的锂/钠离子电池作为新的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钼基功能材料(如MoO3、MoS2、MoSe2等)具有多种物相结构和丰富的化学性质,是能源存储和转化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但钼基功能材料往往受限于本征导电率低,活性位点少,结构稳定性差等缺点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围绕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从光催化剂材料复合、金属原子插层、表面单原子修饰和材料结构形貌控制四个方面出发,对多种钼基功能材料进行了结构调制和性能改性的研究。同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以及结合理论计算等手段,对钼基功能材料的催化反应过程、电池性能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水热法原位的将二硫化钼负载到石墨相氮化碳上,合成出1T’MoS2@g-C3N4光催化产氢材料。同步辐射表征和电镜结果表明MoS2为稳定的1T’金属相。光催化测试结果表明IT’ MoS2@g-C3N4纳米片的产氢速率分别是2H MoS2@g-C3N4纳米片和纯g-C3N4纳米片的26倍和83倍。IT’ MoS2助催化剂的存在使产氢速度明显提升,是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结果为设计新型的高效助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新途径。2、通过水热法将铂单原子掺杂到超薄金属相二硫化钼中,合成出Pt-1T’MoS2电催化析氢材料。结合HAADF-STEM图像、XAFS分析和DFT计算,发现掺杂的Pt原子吸附在纳米片表面,与S原子成键。这些Pt单原子吸附在表面,作为关键的活性中心从溶液中捕获H+,从而使得Pt-1T’ MoS2在酸性介质中的HER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与纯IT’MoS2和2H MoS2相比得以显著提高。相关结果为杂化催化剂中单原子掺杂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3、采用水浴法将锡原子插入到三氧化钼纳米带层间,合成了 Sn-MoO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拟合分析,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发现,Sn原子与层间和氧原子相互作用,并与五个氧成键形成独特的五配位结构。得到的插层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比容量和超长的循环稳定性,主要归因于金属Sn原子插层不仅扩大了二维a-MoO3的层间距,同时还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使得锂离子可以在层间快速的传输,在结构稳定性提升的同时增强了锂离子电池的各项指标。相关结果为新型二维插层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4、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硒化法将硒化钼纳米片嵌入到氮掺杂碳基体中,合成出具有空心结构的MoSe2-C电极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多层次半开口空心结构,其不仅能实现充分的电极/电解质相互作用和快速的电子传输,还能缓冲因钠离子在负极材料中嵌入和脱出引起的体积膨胀。同时表现出优秀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拥有431 mAh g-1的高比容量,并在120个循环后保留了 87.7%的比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2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还保持199.1 mAh g-1放电比容量,说明其快速的Na离子存储能力。相关结果为设计钠离子电池的高倍率负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弓形虫感染宫内垂直传播对母体胎儿有很大危害。妊娠母体处于特殊的免疫状态,即正常妊娠是以Th2型免疫为主,以避免细胞免疫对胎儿的危害;而感染弓形虫后的机体是以Th1型免疫为主
本文介绍了“脉冲吸氧”的机理和脉冲吸氧仪的电原理及优越性,该仪器的广泛应用将使病人更加舒适,增加吸氧效果,减少感染,大大地降低氧损量。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骨代谢是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T)的骨吸收形成动态平衡的过程。多种细胞如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
机械加工中,运用换位思考法有利于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提高加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