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扇贝自然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岸,属于大型海水贝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成年岩扇贝闭壳肌的大小、风味与其他几种养殖贝类相比有很大优势,备受推崇。近年来,扇贝的增养殖业出现了大滑坡,严重挫伤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针对上述情况,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了有关的专家进行调研,认为建立一个新的养殖种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开展了关于岩扇贝人工育苗和生长的研究。结果如下:1.于2016年2月获得岩扇贝受精卵,并进行其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岩扇贝受精卵卵径约为70μm从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共需70 h。全程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2.2015年人工育苗试验选用规格较大的野生岩扇贝作为亲贝,并于2014年11月从加拿大温哥华引入中国大连。海上暂养至翌年1月初,移至室内升温促熟,水温升至11℃时稳定待产,共培养80 d。结果表明:经阴干、升温、紫外线照射联合刺激获得约8亿卵,授精率为90%,孵化率80%,选育出D形幼虫约6.5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6.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不到1%,变态期持续7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3.2016年选用规格较小的筏养岩扇贝作为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卵,人工授精,受精率为90%,孵化率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4.2015年岩扇贝人工育苗所得稚贝转移到旅顺附近海区进行中间育成。数据表明岩扇贝稚贝生长速度与虾夷扇贝相比略慢,平均日增长率为3.5%;存活率约为10%,相比虾夷扇贝的正常水平也略低。5.岩扇贝幼贝在10,12.5,15,17.5℃,4个温度梯度下共培养2个月,其生长速率先是随着温度的增加,在15℃时达到最大,随后又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对岩扇贝幼贝生长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变化对幼贝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