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式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及远程协作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运动性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脑卒中风患者需要康复的部位各不相同,而刚性机器人主要用于步态康复训练,对患者内侧外侧肌群和臀部肌群的康复效果有限,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大腿内外侧肌群康复的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构型。随着脑卒中风患者数量逐年上涨,康复师与患者比例严重失衡,远程医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远程医疗技术与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其目的为:有效提高康复师工作效率,使康复师能够同时为多名患者制定康复策略。本文从数学理论、仿真、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针对患者亟需能够完成内收外展康复运动的机构和现有下肢康复机器人单一步态康复训练的弊端,构思一种能够实现下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的2R3T康复机器人构型,并运用MATLAB/Stateflow对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运动进行分析;依据人体学下肢生理结构,设计了一种相对于患者康复端结构为非对称式的康复师操作模型。基于康复师操作端和患者康复端机构需实现位置和力的传输,提出了远程协作控制方案。利用修改的D-H法构建人体下肢正运动学模型,参考FAB系统采集的康复轨迹,完成对患者内收外展运动轨迹的规划。建立患者端下肢康复机构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得出各柔索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拉力的变化规律。根据康复师操作端的机构模型,对其进行运动学推导,讨论其位置和姿态在内收外展运动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工作空间。针对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远程协作技术,完成力反馈算法分析。基于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完成远程协作技术需要较好的稳定性、位置跟踪性和力透明性,针对系统稳定性引入对无源性理论和绝对稳定性理论的探讨,确定了基于绝对稳性理论的双边PD控制方法和患者端力反馈控制方法,对两种控制方法运用双端口网络技术深入分析各评价指标优劣性;利用双端SimMechanics机构模型验证位置跟踪性,建立仿真分析。针对双端机器人远程协作技术,为了对前文所提到的控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搭建单自由度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并构建了患者端机构和康复师端机构,利用此系统进行患者端力反馈控制实验,得出位置跟踪和力反馈曲线,验证了刚柔混联下肢康复机器人远程协作技术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硅因其储锂比容量高(4200 mAh/g)、地球中储量丰富(丰度排名第二)而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然而,硅基材料存在本征导电性低和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
本论文使用的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都是借助希莱克系统,在不同有机溶剂内制备了尺寸和形貌可控的单分散金属铋纳米晶。热还原法是以氯化铋(BiCl3)为铋源,油胺(OLA)、油酸(OA)为
我国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存在着结构总体上不尽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业结构失衡、知识结构单一滞后和年龄结构老化,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在争取领导和职能部门重视和支持的同时
异靛蓝(IID)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缺电子特性、共平面性和结构衍生性等特点,是一类较为理想的D-A共轭聚合物受体单元。然而IID较高的分子能级限制了其在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
近年来,金坛市卫生监督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入卫生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加强卫生监
自2013年起,中国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广PPP项目,但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仍处于PPP模式运用的起步阶段。中资企业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在自身缺少PPP项目实
在指标赋权的各种方法中,AHP法运用最为广泛,为使各指标权数更具客观性,往往采用群组决策的形式进行判断矩阵的构建。文中以各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法进行专家
铋基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光电、催化、信息储存等领域。因此,铋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