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欠发达经济的发展,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国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已提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匕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我国日益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宏观上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开拓性与挑战性,因为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 本文以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评述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界定和概括了欠发达地区的概念和经济特征,从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两个角度论述欠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领。 其次,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存在问题,明确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的差距,找出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的成因和机制。 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包括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外贸政策,还应该包括区域经济政策。本文评析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突出其区域经济特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的思路与建议,主要包括:发挥后发优势和选择优势产业;城市化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调整国家的税收政策;制订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政策;制订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政策;加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积极培育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差异—协调”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旨在不断完善支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提高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