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专门的艺术表演人才,主要是由独立的艺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及当今艺术学科本身的交叉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内涵变化,体育表演艺术科学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社会对体育表演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近年来,许多体育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体育艺术表演,它是体育专业新兴的领域,是体育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在体育院校中开设体育艺术表演,符合体育和表演艺术发展的潮流,这是体育、艺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本科院校摆脱单一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但是,国内高校体育艺术表演开设起步较晚,有关人才培养方面都还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学生实践性环节能力的培养方面仍需完善。目前,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及其相应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艺术表演作为体育项目艺术表演形式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其培养的学生不但需要先进的体育与艺术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其具有扎实的编排、指导、训练、裁判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到全面发展。这些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过程的检验。本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向入手,对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课堂教学方面,主要围绕对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培养着手;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从校内社会实践形式和校外社会实践形式两方面入手展开调查。针对调查结果,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对影响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我院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的若干方法和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体育艺术表演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照搬、复制独立的艺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在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环节安排方面也应该与体育院校中的其它专业有所区别,凸显体育艺术表演的专业优势和特色。2.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的范畴。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的构成指标确定为: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编排能力、竞赛能力和组织能力五个方面。其中,组织能力的重视和培养相比较而言最需要加强。3.我院对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课堂教学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两种形式,而实践教学环节又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形式和学生自主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内社会实践形式相对比较薄弱。4.对于影响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可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方面三个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利用,着力克服各种影响因素,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和扎实技能的实践拓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