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区工作不断向复杂化、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一支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京口区聚焦社区治理新形势新目标,开展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社区治理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倦怠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调研等方法,对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京口区社区工作者“岗责利”统一、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在打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米”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研究发现,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个人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职业流动频繁;从组织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管理经费不足、教育培训效果欠佳。这些问题影响制约着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阻碍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的发展。经过分析,将问题产生的原因概括为三点:一是部分社区工作者职业归属感不强;二是体制性弊端导致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运行不畅;三是职业化管理所需支持保障尚有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进一步优化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提出建议:一是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级管理模式、科学开展绩效考核并强化其结果运用。二是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归属感,包括: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评价机制、进一步拓宽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三是深化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探索和实施多元主体的分类管理、强化以实务操作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四是注重挖掘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包括:探索建立综合性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希望能够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