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化,而农村金融供给相对滞后,导致供需存在较大缺口。榆林市作为陕西甚至全国经济板块的重要部分之一,能源经济占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转化,传统资源的优势地位日渐不保,而如何应对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模式下的发展窘境,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吸引资金流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金融支农力度,在农村金融体系下对落后县区推广普惠金融更有针对性。然而,发展普惠金融,确实与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相矛盾,缺乏切实有力的落地政策。实际上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不少涉及普惠金融方面的政策,有许多政策执行情况不理想。本文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理论为指导,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榆林市相关金融机构,并展开实地调研。本文在阐述农村普惠金融相关理论;分析了陕西省榆林市的农村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供给与农户有效需求的现状,提出了榆林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设计了榆林市农村普惠金融有效供给的行动方案;论文得出了研究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农村普惠金融有效供给是金融服务者以适当的成本尽可能满足农户家庭的有效需求,既尊重需求者对金融产品的购买意愿,又要使机构供给产品的价格、服务等符合需求者的意愿,而且需求者对金融产品有充分选择的替代品。(2)榆林市是农村经济金融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县域,通过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和外出就业人数较多的地方,农村普惠金融失衡程度较高;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很难推进金融机构和资源在农村市场的发展,阻碍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3)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为服务宗旨,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一是完善农村惠农金融体系;二是提高有效供给数量;三是优化供给用途结构;四是创新产品和的服务;五是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