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木鼓文化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ONG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佤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其先民曾遍布祖国西南大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近几十年来,佤族以其独特的文化性在社会上引起过人们极大兴趣。尤其在人文和社会学科研究领域,其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直接过渡”式成为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当前,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本民族知识分子的成长,佤族文化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笔者深感作为本民族的知识分子更肩负着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本文专注于针对木鼓这一佤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论文除绪论共分六章。绪论部分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对传统佤族文化理解上的几个基本的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主要是:“集体至上”、“长者至尊”、“英雄主义”、“天人合一”等。贯穿其中的佤族木鼓,已深刻在佤族人民的思想和观念中,成为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木鼓自身亦铸就了它不易替代、至尊彰显的历史地位。二、从四个方面将过去有关佤族木鼓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即以往社会历史调查材料中有关木鼓及其作用的原始描述;学术性木鼓文化研究的初步探索;从艺术和审美角度对佤族木鼓文化的研究;以木鼓为佤族文化主线或灵魂、兼有学术研究性质的文学作品。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化人类学专业理论中功能理论和解释以及象征理论等,将木鼓与佤族文化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及彼此关系。把木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诠释和肯定。揭示作为文化器物的木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内核。四、介绍笔者为完成本研究,从事田野调查的过程和经历以及资料收获,借以说明本研究所涉猎的调查范围涵盖了中、缅两国交界佤族分布的中心地区,具有跨国界民族研究的性质。五、提出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即纠正和澄清学术界、文艺界、媒体等对木鼓在佤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事项的一些误解和误读,说明佤族自己看待木鼓及其文化的态度。 第一章“鼓与鼓文化研究”。概括性的对中国的鼓与鼓文化进行整理,由此引出佤族鼓文化的内容:铜鼓和木鼓,说明和论证了两者间的关系。指出,因客观上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异文化间,理解和沟通时会出现走样、表达欠缺或言过其实等问题,这就决定了经过训练的民族学研究者对此可以起到弥合缝隙的作用。 第二章“佤族和佤族木鼓”。佤族的基本情况;概述传统社会中佤族木鼓的基本造型、制作以及笔者据此所进行的类型划分,解释佤族“拉木鼓”的完整含义。陈述传统佤族社会保存和使用木鼓的目的和意义,将“拉木鼓”这一文化现象提升到物质和精神的理论层面进行探讨,举例分析“拉木鼓”活动在佤族人民心目中表现于精神领域的观念意识是如何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从传统木鼓房的地位及其传承历史文化和宣泄人类情感三个方面,分析解释了传统佤族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理解木鼓和木鼓房的。 第三章“木鼓与社会生活”。以大量实证性资料证明:传统佤族社会的木鼓从物质基础的角度讲,它构成了佤族以村寨为基本社会单位的,社会组织的标志。从人们精神生活的角度看,它客观上被认为是村寨精神的象征。根据木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状况,分析得出木鼓于传统佤族社会,在总体意义上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的结论。 第四章“信仰体系中的木鼓”。这一章从“猎头”习俗入手分析,点明佤族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以人头为代表的人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祭献物,而木依吉神又是神界最高神,由木鼓使其彼此关联的两者间存在人神对等关系。说明木鼓所具有的沟通和转换作用能够使神知晓人的虔诚,接受人的奉献,从而获得神的怜悯、体恤,而使其做出利于人类的选择;由传统佤族村寨充满神性的外貌特征,分析认为,那是受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的强大压力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生存模式。其深层原因在于,一个处于弱势的民族,渴求获得生存和种的延续的强烈愿望。 第五章“木鼓的文化内涵”。本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佤族木鼓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一、木鼓与佤族物质文化的关系。论证了物化的木鼓,在注入了文化意义之后,便成就了源于物质而又高于物质的精神产物。二、木鼓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分析得出,木鼓是构成传统佤族社会政治生活中表达集体意志,维护集体利益和村寨权力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象征性行为工具。三、从木鼓与自然宗教的关系分析,证明它是人神交流的重要媒介。四、从木鼓与艺术的角度探讨,认为木鼓构成了佤族艺术产生的一个独特的创作源泉和表现对象。五、从木鼓与传统道德的关系入手,得出它起着证明、代表和强化集体性质的“阿佤理”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余论:木鼓——民族的品质象征”。结论性地认为,佤族木鼓作为其民族品质的象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佤族木鼓产生于人们社会实践当中,是劳动创造的结果。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是佤族整体的根本性品质。三、木鼓是表现于佤族文化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无论过去或现在,木鼓作为佤族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文化表征,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的作用,象征着该民族认识自然与自我不懈努力和欲求发展进步的强烈企盼,构成了他们数千年来,始终不变的民族心结。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这样一种深受民族地区欢迎并卓有成效的发展方式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影响的观察,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进行
民居(俗谓家屋)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建构,阐释其物质表象背后的丰富隐义早已成为一种良好的学术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的解释方法,学术界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解读民居所蕴含的文化意
学位
本文以闽西上杭丘姓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丘姓宗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展现丘姓宗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层面。过去学界对于宗族的考察局限于其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尤其注重对于宗族
随着世界及国内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大,各国和地区纷纷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来应对这种潮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如何协调、快速的发展其经济成为必须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