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研究——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质量的信用品属性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所致,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可追踪系统以增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然而,我国现有的可追踪系统信息传递效率总体低下。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农户、企业、消费者、政府、认证机构等主体的行为互动对可追踪系统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信息达到社会最优供给的治理策略。 在对国内外追踪技术的特点和可追踪系统发展现状进行评述之后,作者认为我国当前可追踪系统的首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对可追踪系统有什么样需求的管理问题。追踪技术开发的空间比较少,更多则是调整可追踪系统相应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模式,然后选择国外比较成熟的适合的追踪技术。 作者在对浙江、广东、湖北等地可追踪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开发系统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归纳了可追踪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可追踪系统缺乏追踪所需的身份信息、农户上传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测量、企业没有提供跟踪信息的积极性、信息单元的分裂与集合使得追踪变得非常复杂、消费者选取和理解信息困难等。对湖北省黄冈地区政府建立食品安全追踪制度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政府监管的局限性造成可追踪系统信息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 在本文第四章,作者利用博弈论、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三个工具,对可追踪系统实施背景下,供应链中相关主体行为的互动整合进行了理论模型建构,重点从实现追踪信息的市场价值、节约追踪信息的获取成本、节约追踪信息的传递成本三个方面推演出可追踪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包括政府提供“优质优价”的制度环境、认证机构提供有效的食品质量信号、企业和农户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利用供应链主体的重复博弈建立信誉机制、在供应链中采取层级监管等等。接着,作者分别对深圳嘉农公司、泰国Swift公司这两个案例实施可追踪系统的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本文命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作者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并从完善追踪技术、提供制度环境、建立信誉机制、发展供应链等方面提出改善可追踪系统信息传递效率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为选育新疆薄皮核桃优良实生后代,以南疆两个薄皮核桃及实生后代为试验材料,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果实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进行比较
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移动通信运营商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增加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行业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通信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而笔者供职的MT公司西区网络部门正面临着优秀员工流失,新员工成长缓慢,核心员工比例下降,员工积极性下降,对合作方员工失去有效控制等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出现的局面。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为了提高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项目管理这一管理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制造企业所引入,制造企业想要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