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肾炎2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体重(140±10)g、尿常规阴性的SD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4组,每组各10只。IgA肾病模型的制作:隔日口服含0.1%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酸化水,6周后定期尾静脉注射1%BSA缓冲液(每日1次,连续3次),然后观察至第12周末。治疗组第1周始予中药汤剂(15g/kg),对照组予福辛普利(4.17 mg/kg),每日1次灌胃;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药物;正常组仅隔日口服酸化水,共12周。检测第7~12周末的尿常规和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束末观察血常规、血肝肾功能的变化,并通过光镜、免疫荧光、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1.尿常规:各组大鼠均未见尿红细胞。除正常组外,余三组大鼠尿蛋白可见阳性。2.24h尿蛋白定量:第7~12周末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其它各组(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别(P>0.05)。3.血常规:各组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4.血肝肾功能: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5.肾组织免疫荧光:模型组中IgA中重度弥漫性地沉积于系膜区,其余各组大鼠肾组织系膜区IgA无沉积。6.肾组织光镜: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无明显异常。模型组病变主要表现为系膜组织呈弥漫性中重度增生,可见部分毛细血管襻受压、管腔狭窄、球囊粘连现象。治疗组、对照组系膜基质、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较模型组为轻。7.免疫组化:正常组肾小球内无或仅有轻微的α-SMA的表达,而模型组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较其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