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实行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在再融资市场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绩效能否带来可持续的正向影响,本文从不同增发对象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2009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8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样本企业在2008-2010年三年的业绩数据,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前一年、当年及之后一年的绩效变化情况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定向增发的市场绩效、经营绩效和增发对象分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定向增发的发展历程和动机进行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分别从定向增发的市场绩效、经营绩效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增发对象对样本公司绩效的影响。在对市场绩效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以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5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出总体样本在事件期内的超额收益,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定向增发行为对上市公司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其中仅面向非关联股东的市场绩效显著高于另外两类增发类型,即仅面向大股东及关联股东和同时面向两者的增发类型。在经营绩效的研究中,本文以样本企业实施定向增发前后共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持续性进行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行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并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分类研究中,发现仅面向股东及关联股东的样本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类增发类型,其中仅面向非关联股东的定向增发对绩效的影响最小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设计定向增发方案时要合理确定发行对象,使定向增发行为能够为持续增加企业的价值服务。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主要目的为财务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该鼓励非关联股东积极参与;当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目的为资产重组、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时,应鼓励大股东及关联股东积极参与。同时作为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要严格规范定向增发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增发信息成为内幕交易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