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是公民基于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它有助于实现公共政策信息的丰富化,促进公共政策问题的准确化,提升公共政策目标的公共性,增强公共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减小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和偏差。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正日趋多样。然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公民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公民政策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主体构成的不平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效果。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包括政府官员和公民的“经济人”本性、政策制定者的错误观念、公民的消极参与观念、公民的政策参与能力低下、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技能匮乏、公民政策参与的保障制度不足以及公民政策参与的保障制度闲置等。因此,要改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就必须完善现有的公民政策参与保障制度,激活现有的公民政策参与保障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培养政策制定者的民主意识和政策技能,提高社会公众的政策参与意识和政策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