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截止到2015年底,城镇化率达到了56.1%,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地级区划数达到了333个,地级城市数量达到288个,县级区划数超过2854个,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是英国的十倍。近几年,受先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干部考察不以GDP论英雄”的政见,GDP已经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也指出:“亚洲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源的投入,而非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关注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提高城市效率上来,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健康增长。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然后对城市效率内涵、城镇化和城市效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城市效率存在地区差异性,再介绍了DEA方法和空间计量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选取了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地级城市的城市效率,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效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效率的主要因素,且对实证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研究结果总结了部分实用条例,供政策决策者参考。 选取2010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每个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并不高;城市效率的平均值随着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反而降低;城市效率平均值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也降低;城市效率随着城市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东中西经济地带的城市效率是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在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发现,201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支出、对外交流对城市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资本积累、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的弹性系数为负,在研究中还发现,与普通OLS回归模型相比,空间计量模型更适合分析区域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