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文类词缀如“门”,“热”,“族”等的日益广泛使用,许多语言学者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英语类词缀的研究却相对比较少。实际上,英语里面也大量存在着类词缀这种语言现象。英语类词缀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所以进一步研究英语类词缀,尤其是研究它的生成机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基于前人关于汉英类词缀的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穷尽性的收集英语类词缀并对其按词性进行分类,发现英语类词缀可以分为名词性类词缀和形容词性类词缀两类。本文把两类类词缀放在ICM理论框架中研究其生成过程,得出结论认为两类英语类词缀的生成机制是转喻。类词缀是由自由词缀因转喻机制作用后自身语义虚化而逐渐演变成的。英语类词缀生成过程中,三种转喻模式,即:“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和“部分代部分”起着重要作用。该论文共有五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动因,目标,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首先回顾了当前的研究背景,在总结吕叔湘,仁学良,Bussmann,王文斌等学者关于类词缀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英语类词缀的定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接着回顾了前人从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类词缀的研究,指出前人研究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英语类词缀研究的局限性。最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英语类词缀的生成机制进行详尽的阐释。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理论分析框架即ICM框架。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ICM理论,然后着重介绍ICM中的转喻机制,提出ICM中的三种转喻模型:即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和部分代部分模型。最后作者提出本文将把类词缀这种语言现象放在ICM框架下研究其生成过程,以期证明类词缀的生成机制为转喻的设想。第四章作者首先介绍了本篇论文具体的语料收集过程并对类词缀按词性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对各类英语类词缀的实例分析,证明转喻是英语类词缀的重要生成机制的结论。第五章总结了该篇论文的研究结论,贡献,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