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纪气候研究对反演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典型季风区的第四纪气候演变研究则更为重要。本文以苏北盆地兴化地区XH-2孔的岩芯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打钻、样品采集等系列工作,通过14C测年、古地磁测年以及气候地层学的综合应用建立了年代序列,并结合粒度、地化元素等指标分析结果,重建了36万年以来苏北盆地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14C测年、古地磁测年以及气候地层学的综合应用建立了苏北兴化地区XH-2孔上部42m深度的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推测42m处地质年龄约360ka.。2、通过粒度的各项指标(平均粒径、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峰态、偏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各项分析(相关性分析、R型因子分析、典型元素分析、元素比值分析)建立了苏北盆地36万年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分为8个阶段:(1)360-335ka,对应于MIS10,属于冷干气候,并逐渐向暖湿转换:(2)335-292ka,对应于MIS9,温暖湿润气候;(3)292-242ka,对应于MIS8,属于寒冷干燥气候,但中间有次一级的波动,并与上一阶段形成一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4)242-191ka,对应于MIS7,整体为温暖湿润气候,但呈现双暖夹一冷的波动;(5)191-130ka,对应于MIS6,寒冷干旱气候,且几乎没有波动,与上一阶段也构成了一个冰期-间冰期旋回;(6)130-70ka,对应于MIS5,以温暖湿润为主,但是存在明显的三暖夹两冷的气候波动;(7)70-12ka,对应于MIS4-2,冷干气候为主,但仍存在大暖期气候,且与上一阶段形成了最典型的冰期旋回;(8)12-Oka对应MIS1,总体属于温暖湿润气候,但次一级的冷暖干湿波动明显。3、将XH-2孔的中值粒径和Rb/Sr曲线与经典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灵台黄土磁化率曲线以及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整体对比良好,说明位于东部季风区的苏北盆地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在MIS1、3、5阶段苏北盆地与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持续时间上和变化幅度上又有一些不同,这体现了苏北盆地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致的气候特征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