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发展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起点,但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欠缺。
在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拥有银行总资产的75%,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中国银行股份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公司成立。但与此同时发生在中行的“河松街支行内外勾结诈骗案”以及“建行吉林省分行两起大案”,却暴露了中行、建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严重问题。股改后的中、建两行将主要不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而逐渐过渡为在金融市场更多追求微观经营效益和自身安全,并通过合乎市场理性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进而促进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企业。从专业银行向真正的商业银行的转变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研究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重点,并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强化内部控制,具有特别意义。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股份制改造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第四章在剖析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内控对策。本文认为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健全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应该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而在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上,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完善产权结构,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有利于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除此以外,要加强内部风险评估和管理强化内部控制过程,强化内部审计,增强内控的有效性,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文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贡献在于研究了一个特殊时期——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内部控制环境,并重点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把握股份制改造的特殊时期,加强公司治理结构,从而达到银行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希望对处于股份制改造过程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