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混凝土早期容易产生收缩和开裂;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收缩和徐变大,使其结构变形过大、挠度加大,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以复合材料的思想为依据,结合轻骨料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两者的优点,在普通骨料混凝土中用轻骨料定量取代部分碎石配制而得的一种过渡性混凝土,称之为混合骨料混凝土(也叫次轻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国外已有应用,但人们对它具体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并不多,而且国内对此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种状况,本课题研究了陶粒的变化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韧性、收缩、开裂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文研究方案依据单因素变化的原则,选取了水灰比、陶粒体积掺量、品种、预湿程度、级配、陶砂体积掺量等因素设计配合比,测定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全曲线、早期自收缩、干燥收缩以及开裂性能,研究其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规律,并且结合 SEM形貌分析、孔结构测试、U管法测定陶粒吸返水特性等微观手段,分析部分规律的原因。 结果表明:混凝土水灰比为0.29时,50%以下的陶粒掺量对强度影响不大,水灰比为0.45时,25%以下的陶粒掺量对强度影响不大;采用大石子、小陶粒的配合方式能充分发挥石子的骨架作用和填充其中的陶粒“微泵”作用,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随陶粒掺量的增加,其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斜率变小,弹模降低,下降段趋于平缓;陶粒掺量在50%左右获得最小的早期自收缩;掺入陶砂可以大幅度减小早期自收缩;加入预湿的陶粒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且随陶粒刚度的增加,降低趋势更明显;0.29水灰比的混凝土,陶粒掺量大于50%时能明显减小早期收缩开裂,0.45水灰比的混凝土,陶粒掺量大于25%就可明显降低收缩开裂;陶砂的掺入能更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