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是城市大众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日常体育活动的基础,研究该空间中与健身活动息息相关的各项空间要素成为此类空间设计的首要任务。促进大众健身活动参与是全民健身和体育健身空间设计的宗旨,从大众角度出发研究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中空间要素的构成、评价和影响作用,提出空间要素设计对策,更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日常体育活动开展。本文以哈尔滨为例,首先通过实地考察、空间要素构成调研和空间要素影响作用调研了解当前城市大众日常体育健身空间现状和大众对空间要素的相关评价。其次,运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得出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的构成,包括:健身设施、可达性、物理环境、辅助功能、景观设计以及维护安全六项一级空间要素和42项二级要素。在要素构成和基于PCA的权重计算基础上建立了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的综合评价体系和不同类型空间的要素评价体系,并通过8处空间实例评价及分析证明了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并分析空间要素影响的普通共性模式、气候约束下的共性模式和基于使用者背景、空间类型的空间要素影响的个性模式。普通共性模式揭示了空间要素对健身活动的影响:六项一级空间要素均对健身活动有影响作用,其中健身设施和景观设计对健身时间、健身频率均有影响,可达性、辅助功能和维护安全仅对健身频率有影响,物理环境仅对健身时间有影响。气候约束下的共性模式进一步揭示了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两个季节空间要素对健身活动的影响。个性模式揭示了不同使用者特征和不同空间类型中空间要素对健身活动影响均存在差异及具体差异情况。最后,本文给出了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的设计对策,包括:基于要素构成的设计对策、基于要素影响共性模式的设计对策、基于使用者背景个性模式的设计对策和基于不同空间类型个性模式的设计对策。本研究所得的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构成、评价、影响作用模式和设计对策可以对与哈尔滨类似的寒地城市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的相关政策制定、设施管理、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指导;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可以对其它地区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