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B橡胶含量为60%的ABS接枝共聚物,旨在改善PVC的冲击力学性能。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将不同分子量的PVC树脂与不同含量的ABS接枝共聚物进行共混,获得一系列PVC与ABS的共混物。主要研究了PVC分子量、共混物的加工温度和小分子增塑剂对PVC/ABS共混物冲击性能的影响,PVC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塑化行为及形态结构,研究PVC与ABS中SAN的相容性,考察了PVC分子量对相容性的影响,并考察SAN对PVC/ABS流动合金的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ABS接枝共聚物改性的PVC共混物中,加工温度为165℃时,PVC-8和PVC-5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点出现在ABS橡胶含量较小处,而PVC-3和PVC-1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点出现在ABS橡胶含量较多处。改善PVC聚合物塑化程度的方法有提高共混物的加工温度和向共混体系中加入小分子塑化剂(如:DOP)两种。通过提高PVC塑化程度的方法高分子量PVC与ABS共混物与低分子量PVC与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点出现时所需橡胶含量的差距减小了。PVC塑化程度被改善,可使共混物的冲击效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分子量的方法得出过高的加工温度会使PVC的分子链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VC/A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得出,在165°C的加工条件下,高分子量的PVC未染色部分(不完全塑化)的尺寸要大于低分子量的PVC中未染色部分(几乎完全塑化)的尺寸。通过提高共混温度和在基体中加入塑化剂可使高分子量的PVC基体的相区尺寸与PVC初级粒子尺寸相当。PVC与ABS中SAN是部分相容的,PVC的分子量对PVC与SAN的相容性无影响。SAN对PVC-8/ABS流动合金的冲击力学性能测试得出,SAN含量为30%共混物冲击值达到200-600J/m,符合工业上对PVC/ABS高流动合金的韧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