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出现是其主要标志。由于新生血管管壁稳定性差而易出血,机化后纤维组织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是失明的主要原因。斑块内血管新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事件,是促进稳定型斑块向不稳定型斑块发展的重要机制。新生血管的研究对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VEGF在血管新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与内皮细胞上两种主要受体VEGF-R1和VEGF-R2结合,经由Ras-Raf-MEK通路,激活细胞外调节激酶1/2,促进细胞增殖。另外还能激活磷脂酰肌醇激酶-Akt-糖原合成酶3途径,诱导细胞迁移和血管形成。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抑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对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CellTiter 96(?)AQueous One solution细胞增殖实验、创伤修复实验、Matrigel实验等分别检β2GPI(包括天然型、断裂型和结构域突变型β2GPI)对VEGF和bFGF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荧光实时PCR分析β2GPI对VEGF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分析β2GPI对VEGF和bFGF诱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基因芯片技术分析β2GPI对HUVECs的影响。为了评价2型糖尿病人β2GPI水平与血脂水平及血管病变间的关系,观测了231名2型糖尿病人和119名正常人的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β2GPI,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β2GPI、cβ2GPII和DⅠ-Ⅳ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P<0.05或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5或P<0.01)。相反,DⅡ-Ⅴ对VEGF和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无影响(P>0.05)。2.β2GPI抑制HUVECs表面VEGF受体2的mRNA表达(P<0.05或P<0.01),对VEGF受体1的mRNA表达无影响(P>0.05)。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5或P<0.01)。3.β2GPI抑制VEGF和bFGF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PI3K/Akt/GSK3β途径和MAPK/ERK途径)。4.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出50种β2GPI降调节VEGF调控的基因。其中IL-8、表皮膜蛋白I等细胞因子,可影响血管形成、细胞运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内信号级联等多种过程。另外β2GPI还可降调节具有转录功能的活化转录因子3、锌指和BTB20域、cbp/p300转录激活因子等;降调节MMP家族的表达,如MMP-1、MMP-9等,升调节MMPs抑制物(TIMP-1、TIMP-2、TIMP-3等),影响基底膜降解,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检测和分析糖尿病患者的β2GPI水平和其他临床资料得到以下结果:1.糖尿病β2GPI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糖尿病β2GPI与高TG、高TC及混合型高血脂有很强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2.p2GPI与收缩压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β2GPI也与肾小球病变有关(与24h尿蛋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天然β2GPI及其结构域突变异构体(DI-IV)和断裂型β2GPI能够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发生,通过抑制VEGF受体2的mRNA表达,及抑制PI3K-Akt-GSK3和MAPK-ERK信号传导途径。另外还通过抑制IL-8和转录调控因子、MMPs等其他功能性基因影响内皮细胞血管发生。β2GPI水平可以反映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病情的指标之一;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肾病的指标之一。β2GPI对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可以双向性调节。β2GPI轻度升高通过影响脂代谢而加重血管病变;明显升高可抑制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减慢血管病变。在针对异常新生血管形成的疾病状态下,可以局部或全身应用结构域突变异构体(DⅠ-Ⅳ结构域)和DV结构域断裂型β2GPI进行治疗。相反,DⅡ-Ⅴ结构域未见此功效,因此β2GPI的第工结构域及其第Ⅰ-Ⅳ结构域间的正常连接可能是β2GPI发挥调节血管新生作用的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