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的硫化指的是在特定的压力,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橡胶中的线型大分子链在硫化体系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交联在一起,进而形成立体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是橡胶加工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胶料在混炼过程或硫化前的贮存过程中会出现早期硫化现象,又称自硫,自硫会大大缩短半成品胶的贮存寿命,使半成品胶在后续处理时中加工不易,而且会使橡胶制品的外表面粗糙不平整,物理性能下降,甚至会使得制品的接头位置出现开裂等情况。同时在使用普通硫磺配合时,胶料或制品易出现喷霜现象,影响了硫磺的分散性,会导致在硫化过程中反应不均匀,使得制品的使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探索了高反式聚异戊二烯(TPI)复合硫磺硫化体系的构筑及其迟延焦烧的作用,通过在开炼机中对TPI进行捏合,然后加入硫磺在密炼机中混炼均匀,经液氮冷冻干燥后粉碎处理得到TPI复合硫磺,通过对比普通硫磺硫化体系混炼胶的硫化特性曲线,使用TPI复合硫磺的硫化胶,焦烧时间得到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探索TPI复合硫磺对于半成品胶贮存寿命的影响,参照静密封橡胶零件贮存期快速测定方法建立了半成品混炼胶贮存寿命预测方法模型,根据50%硫磺含量的TPI复合硫磺混炼胶在不同温度不同老化时间下得到的焦烧时间,推测出不同温度下橡胶的贮存寿命,推算结果表明,常温20℃下,该种混炼胶的贮存寿命约为57天。由于TPI的软化点约为70-80℃,因此制备的复合硫磺在应用时,加硫温度不能超过80℃。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在低温的条件下加硫,会使硫化工艺发生较大的改变,使加工成本增高。其次,本论文研究了聚乙烯蜡(PE蜡)包覆硫磺的制备以及在橡胶硫化中的应用。将三种PE蜡分别置于溶剂中升温至融化,持续搅拌降温促使PE蜡以不溶性硫磺为晶核结晶形成壳层结构的三种包覆硫磺,通过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e,PO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以及马尔文激光粒度仪(Zetasizer)等对包覆硫磺进行测试分析,以确定硫磺表面成功包覆了PE蜡。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包覆硫磺的平均粒径都小于普通硫磺,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天然橡胶的硫化过程中应用三种PE蜡包覆硫磺,发现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喷霜,同时可以适当地延长焦烧时间,甚至可以一定程度提升硫化胶的物理性能,表明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本论文将PE蜡包覆硫磺初步应用于鞋材的围条胶和大底胶中,发现制品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及抗热积累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作用于围条胶的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证明了PE蜡包覆硫磺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行性。为优化以PE蜡包覆硫磺为核心的抗热积累的长效稳定硫化体系,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PE蜡、配比进行包覆硫磺的制备,并应用于围条胶的硫化工艺中,经过对各样品的硫化特性进行长期监测以及对混炼胶贮存寿命的推算,并综合各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对比,发现当使用DA2蜡与硫磺包覆比例为2:3时,制备的PE蜡包覆硫磺性能最佳,有效的解决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喷霜现象以及焦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