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背景下信仰载体普救寺的选择与重构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旅游业发展中,民俗旅游的发展是时代潮流的趋势,它已经成为当下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摆脱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开始逐渐被各级地方政府认可。地方性特色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这也促使人们更深的挖掘本地文化,将优秀文化展现出来以供更多的游客来体验感受。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信仰载体普救寺,作为一座佛教寺院,与其他寺庙的不同在于“天下寺庙不言情,唯有山西普救寺”。这里是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经过多年演变,直到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的出现,使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家喻户晓,普救寺也借助他们的爱情故事跃入人们的视野。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及应用民俗学等理论研究民俗旅游背景下,信仰载体普救寺的选择与在寺内空间、新春祈福庙会、爱情文化节和《西厢记》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的重构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家、地方政府等因素对仰载体普救寺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信仰载体普救寺发展变化的解读,得出其在选择重构中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性和体验性等原则。在当前的局势下,时代更新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维,民俗旅游才能长远发展。信仰载体普救寺在发展过程中的选择与重构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优秀的景区值得游览,优秀的文化需要被弘扬,打造出一个弘扬当地特色文化的景区既是一座城市形象的标志,也能让优秀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在调查信仰载体普救寺这一个案的过程中,笔者对比了大量与普救寺发展相似的景区,发现一些可以为普救寺提供借鉴的开发模式,希望对普救寺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班级博客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媒体,其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班级博客的应用特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班级博客更好地开展协同教育,强调了班级博
<正>根据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6.32亿。其发展的趋势展现出从"广"到"深",生活全面"网络化"[1]的特
现场浇筑为主的施工方式规模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份,江苏省正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
目前,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低于世界标准,急需建立全民健身项目。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民健身项目是关系民生建设的大事,国民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国
农民是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的“愚、散、弱、贫”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桎梏。研究农民发展问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HTGP)模型的建立。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12只)、B组(3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饲养。满4周时行眶后静脉丛取血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男性居民的膳食模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5年1—12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指导中心进行体检的1
宋代之前,我国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以丝、麻纺织为主。到宋朝末年,棉花的种植才慢慢从福建、广东地区传到长江流域。元朝初年,经历常年战乱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注重恢复江南地区的
报纸
砷制剂由于在提高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方面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长期使用或剂量不当,会导致动物砷的慢性中毒,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导致人类相应疾病的发生。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