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目前,各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高,控制率不理想,因此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常驻沪境外人士达20.83万。正是这群境外人士为上海的改革开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高血压已成为这类人群中最常见慢性病,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59岁年龄段,牵涉到绝大多数年富力强的境外人士。此外,驻沪境外人群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异于本国居民,也缺少完善的流行病资料,因此对合理的诊疗造成很大的障碍。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在对外籍人士诊疗过程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病人的就医模式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国籍及地区的高血压人群的发病情况、靶器官损害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指导临床患者的合理及个体化诊疗。研究目的:收集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2007年~2011年4年内有完整门诊资料的各国籍或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建立高血压患者临床数据库,分组统计各国籍或地区患者的高血压相关临床信息分布情况及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国籍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研究,用统一设计的临床资料收集表,收集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2007-2011年有完整门诊资料的各国籍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国籍、出生年月、高血压病程、始发症状)、体格检查(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史(高血脂、糖尿病)、血尿实验室检查(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尿酸(UA))、靶器官损伤(心电图、心超、腹部B超及血管B超、头颅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建库,双人录入,对比查错,自动核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两样本间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靶器官受损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自变量为定量变量的根据四分位法转换为分类变量),计算OR值和95%CI。研究结果:1、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明确诊断时无症状者占80.3%,最常见的初始症状是头晕头痛,为59例,占13.4%。2、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52岁,平均病程4.85年,均低于“上海专科门诊高血压人群治疗和降压达标状况调查”报道的上海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65岁)及病程(12年)。同时也低于“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报道的全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59.4岁)。3、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者59例(13.4%),合并高脂血症90例(20.5%),吸烟者为139例(31.6%)。均低于“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报道的全国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高血脂(24.5%),糖尿病(26.7%)及吸烟率(34.4%)。4、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存在肾脏损害者为28例(6.4%),动脉粥样硬化69例(15.7%),左心室肥厚51例(11.6%),脑梗塞18例(4.1%),脑出血23例(5.2%),冠心病14例(3.2%),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76例(17.3%),左心衰1例(0.2%)。均低于“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报道的全国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发生率(22.9%),动脉粥样硬化(7.1%),左心室肥厚(23.6%),脑血管事件(12.7%),冠心病(20.1%)及左心衰(6.1%)。5、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中欧美患者体重指数最高,为27.94kg/m2,日本患者最低,为25.80kg/m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港澳台患者病程最长,达6.54年,日本患者最短为3.7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本患者中男性比例最高,为90.7%,港澳台最低,为73.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本患者吸烟比例最高,为45.7%,港澳台最低,为2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本高血压患者饮酒率最高,达62.0%,港澳台最低,为21.6%,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国患者存在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最高,达63%,欧美最低,为38.7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本患者SBPmax最高,为160.13mmHg,中国人最低151.12mmHg,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本患者DBPmax最高,为103.22mmHg,欧美人最低,为96.59mmHg,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欧美患者脉压差最大,为64.48mmHg,中国人最低,为57.40mmHg,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港澳台患者甘油三酯最高(2.25mmol/L),欧美患者最低(1.2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如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在中国、港澳台、欧美及日本四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6、本中心收治440例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中日本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港澳台和中国患者,分别为(10.90%vs0.90%vs9.50%vs0.80%, p<0.05)。其它靶器官损害包括:肾脏、心脏、周围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四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以本中心收治的日本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非脑出血患者为因变量进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及甘油三酯水平与日本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发生呈正相关(OR分别为1.128和1.581)。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本中心收治的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发病隐匿,但就诊时的年龄、病程均小于我国本土居民,吸烟、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也少于我国本土居民,且高血相关肾脏、心脏、脑、周围血管靶器官损害率均低于我国本土居民,反映了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的就医理念、生活习惯、高血压的预后均优于我国本土居民。2、本中心收治的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中,欧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最低,相反港澳台高血压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最高,并且高脂血症的认知率最低,反映了东西方患者血脂水平颠倒的趋势。3、本中心收治的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中,中国患者的高血压家族史最多,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国人应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一级预防。4、本中心收治的驻沪境外高血压患者中日本患者男性比例最高、吸烟饮酒比例最高、病程最短、血压极值最高,且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患者。进一步在日本患者组内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程长与高甘油三酯水平是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日本高血压患者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压及甘油三酯水平,并定期行全身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