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single-lung ventilation,SLV)期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控制其相关影响因素维持脑氧饱和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随机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择期胸科手术且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175例,其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05例,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0例。入选标准:1)年龄≥55岁;2)接受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且需要单肺通气;3)预期手术时间≥2小时。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2)急诊手术;3)严重视力、听力及语言障碍影响谵妄评估;4)精神分裂症病史;5)严重认知功能损害,如昏迷、痴呆;6)ASAⅣ级及以上;7)研究人员认为其具有不宜参加该研究的情况。符合以上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即被排除。静脉诱导后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SLV管理,麻醉维持采用1-3%七氟烷持续吸入,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或间断推注舒芬太尼0.1-0.2μg/kg维持镇痛,间断推注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将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60以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调节呼吸参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mmHg之间。麻醉过程中中若收缩压(SBP)<90 mmHg或降低超过基础值的30%,给予麻黄碱6mg或去甲肾上腺素4μg推注;若心率(HR)<50次/分,给予阿托品0.5mg推注;若SpO2低于92%,重新定位双腔气管导管位置,并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5-8mmHg。FORE-SIGHT脑氧监测仪持续采集患者入室至麻醉拔管后的rScO2,为了避免脑氧饱和度监测会导致麻醉医生在麻醉管理时会产生偏倚,我们在研究期间会将脑氧饱和监测仪的屏幕覆盖,麻醉医生需要根据临床麻醉的常规指标进行麻醉管理。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既往史、脑氧饱和度基础值及术中监测数据、麻醉相关信息、手术相关信息、术中不良事件、液体入量、出血量及尿量。根据单肺通气期间rScO2的最低值是否小于65%或者较基础值降低20%以上,将患者分为低rScO2组(L组)和正常rScO2组(N组)。统计学分析患者rScO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rScO2基础值为69%(67,73),最低值为63%(58,67)均发生于SLV期间。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约61%(n=107)的患者出现了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单因素分析示,低氧血症、低血氧与rScO2降低呈正相关;与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rScO2降低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氧血症、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胸科手术SLV期间rScO2会出现降低;低血压、低氧血症、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为rScO2降低的相关因素;低氧血症为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全身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rScO2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