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创作技法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浪漫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的舒伯特,因其创作的600多首艺术歌曲被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然而他的艺术才华远不止此,除去艺术歌曲之外,他还在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领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他创作的22首钢琴奏鸣曲就足以展示他驾驭大型体裁音乐作品的能力,其中后三部更是堪称经典。舒伯特虽然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巨匠,但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无拘无束的浪漫风格使其在音响表现上相异于与以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写作风格,以奏鸣曲为例,在某种程度上,与贝多芬晚期某些作品相似,但又不尽相同,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把握的地方。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作品,尤其是器乐作品给后代浪漫主义作曲家以灵感和启迪。本文所要研究的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他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年轻舒伯特离世前的最后一个月,可以说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作品无论从长度,运用作曲技法的娴熟度还是旋律的优美性方面都达到了他奏鸣曲音乐里的“之最”。这部奏鸣曲激发了更多年轻作曲家追求内心,放飞个性的写作方式,预示了浪漫主义浪潮的来临。因此,可以说,《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以及其同时期所写的另外三首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悲剧人生的终点,也是浪漫主义奏鸣曲创作的起点。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被分为五个章节,其中第一乐章介绍了舒伯特的生平简介、本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圣贝多芬对他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从整部奏鸣曲的结构布局及整体创作思路方面依乐章、乐段、乐句的顺序对作品进行细微分析,其中穿插运用了如“音级集合”、“申克线”等一类的近现代音乐分析方法,另外在进行部分乐章乐段分析时,用到了一些比较音乐学的分析方法,对比本部奏鸣曲及同时代及前后时代奏鸣曲创作的异同;第三章、四乐章通过从和声、调性、音高组织、节奏安排等几个方面对较具有本部奏鸣曲特色的以及支撑整部奏鸣曲框架的地方作以分析和归纳;最后第五乐章上升到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对整个浪漫举足轻重的影响及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其他文献
<正>一、前言功能目的论提出的基本翻译原则为目的规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目的"一词主要指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会议
本文从认知语言语篇观角度,对汉英翻译补偿进行了研究。鉴于目标读者受教育背景不同,在阅读译文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信息被遗漏的现象,因此,翻译补偿的存在就显得分外重要。翻
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是一种普遍的、多层面的文化互动现象。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与整合的结果促成了中华民间文学的既具有多民族性又具有统一风格的特点。
随着快递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废旧纸箱(OCC)的循环利用程度越来越高。由于OCC废纸反复循环利用后力学性能难以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现已普遍采用酶解淀粉(表面
一是所谓“历史的惯性”和旧的观念作祟。“人类命运共同体”尚处于萌芽状态、“初级阶段”,该理念的最终实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国际关系的现实是,各国矛盾根深蒂固、错综复杂
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它不仅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和指向,同时也与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安排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叙事独特的美国当代小说,它以两性交替平行叙述展现了两性在婚姻中的矛盾和困惑。本文尝试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批评方法,对小说叙事文本做出性别化阐释的
考虑气体物性的影响,优选适用于高温高压水平井的气侵模型,分析储层渗透率、裸眼段长度、负压差等储层参数对气侵量的影响。基于建立的井筒环空瞬态多相流动模型,研究高温高
近年来,对微纳米光子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光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微纳米光学结构可以用来集成化地调节光子的状态,在通信和计算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提升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婚姻质量及心理应激状况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