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是成功现场心肺复苏后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目的在于明确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Alphα-methylnorepinephrine,α-MNE)对复苏后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探索更有效的复苏药物。方法: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18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B组:肾上腺素组,在复苏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是成功现场心肺复苏后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目的在于明确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Alphα-methylnorepinephrine,α-MNE)对复苏后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探索更有效的复苏药物。
方法: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18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B组:肾上腺素组,在复苏时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30 ug/㎏);C组:α-MNE组,在复苏时使用α-MNE(100 ug/㎏)。动态观察致颤前15 mi n、复苏后30、60、120、180及240 min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血清B型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T)浓度变化。复苏后240 min处死家兔取心肌组织进行光镜检查。
结果:(1)与A组比较,其余两组复苏成功后LVEDP和BNP明显升高(P均<0.01),peak±dp/dt显著下降(P均<0.01);(2)C组与同时相B组比较,LVEDP和BNP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均<0.05),peak±dp/dt降低程度减轻(P<0.05);(3)致颤前各组cT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成功后B、C二组各时间段cTn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基线水平(P<0.05),但C组升高幅度小于B组(P<0.05),尤以60 min时明显(P<0.01),240 min时达高峰。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也进一步揭示B组损害较C组重。
结论:在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复苏时,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并可降低复苏早期BNP及cTnT浓度,减轻心肌组织形态学损伤,对复苏后心脏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妊娠早期自然流产(early pregnancy loss,EPL)是人类生殖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所有的妊娠中其发生率在50%到70%之间。自然流产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年轻健康妇女中,经临床诊断为妊娠者中约有15%发生自然流产,其中前三个月妊娠约有多于10%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2%发生复发性流产。自然流产的病因比较复杂,免疫因素及细胞粘附分子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已成为目前围产医学研究的热点之
当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院外心跳骤停病人初始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大约为39%,大部分初始复苏成功的病人,死于发病后72小时内,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归结为顽固性低血压、心功能衰竭、再发心室颤动,只有1.4-5%初始复苏成功的病人最终能够生理功能相对正常存活出院。在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观察到复苏成功后出现的可逆性心功能不全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可持续1~2周或更长时间,
背景: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而颏舌肌对维持上气道通畅有重要意义。评价呼吸中枢驱动对膈肌和颏舌肌在睡眠状态下的调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睡眠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本实验主要目的是1)建立准确记录全夜睡眠颏舌肌肌电的方法,2)评价膈肌和颏舌肌在CO2重复呼吸时的中枢驱动变化,3)对比不同睡眠期膈肌和颏舌肌的中枢驱动变化。方法:选择8例没有睡眠呼吸疾病的健康男性作为实验对象,经鼻插入膈肌功能检测导管以测量膈肌肌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面膜联蛋白A2(ANXA2)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IgG/β2糖蛋白Ⅰ(β2GPI)复合物诱导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①构建插入人ANXA2cDNA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ANXA2,酶切及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法转染293T细胞,获得ANXA2过表达细胞。②软件分析并设计合成四条ANXA2特异性shRNA序列,与慢病毒载体
目的:1.对颈7神经根—干—股部的长度及周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术直接修复撕脱臂丛神经根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2.对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进行显微解剖,了解颈7神经可安全切取的长度,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3.了解椎体前通道的长度,探索用影像学方法预测椎体前通道长度的可行性;4.对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颈7神经前、后股神经纤维束的分布、走行特点,并探索臂丛内部结
18F-FDG-SPECT显像联合人多效蛋白检测对肺癌的实验研究目的:1、评价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多效蛋白(PTN)的诊断价值。2、探讨18F-FDG-SPECT全身显像、胸部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yfra21-1,PTN检测及其联合应用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1.采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例小细胞肺癌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多效蛋白水平,并与17例肺部良性病变及10例健康者进行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手术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看似小的其实是很重要的问题,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的一次技术性革命,尤其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失血少、恢复快等微创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PONV的高发病率日益突出,PONV高发生率的原因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定量)来检测应用丙烯腈模拟电刀尾气及模拟腹腔镜手术后实验动物—健康家养猫血
目的:检测B7-H4(B7同源体4)、CA125(糖链抗原)及P53在原发上皮性卵巢癌(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B7-H4的表达对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测定B7-H4、CA125及P53在70例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2
背景和目的:肾癌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化疗耐药性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所有肿瘤的3%。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约有25%的肾细胞癌患者在确诊时为肿瘤进展期,并且伴有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尤其差,生存中值仅为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变化很大,从缓慢生长的局限性肿块发展到侵袭性转移性肿瘤。肾切除术合并术后放化疗是对肾透明细胞癌局限性肿块唯一合适的治疗方法。随着我们对肾透明细胞癌遗传因素
研究目的1.建立BALB/c-nu/nu裸鼠人胰腺癌Pc-3移植瘤动物模型。2.观察32P-磷酸铬(Cr32P04,32P胶体)在裸鼠体内分布以及对裸鼠荷人胰腺癌Pc-3移植瘤瘤体的抗癌作用及量效关系。3.研究32P-磷酸铬胶体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4.研究32P胶体或微球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研究方法1.实验1:84只荷瘤裸鼠分为11组:1-5组(n=6)瘤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