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正念这一新视角出发,结合自我控制,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的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的攻击性,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提供建议,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一首次考察正念水平与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选取388名学生填写五因素正念量表和攻击问卷,并从中随机抽取140名学生参与IAT内隐攻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正念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内隐攻击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攻击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正念水平与外显攻击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攻击相关不显著;(5)有觉知的行为、非反应、不评判、描述四个维度与外显攻击有直接关系,且均能反向预测外显攻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引入自我控制变量,初步探讨正念水平对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正念水平和自我控制对外显攻击性有较高的预测力;(3)自我控制在正念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对于攻击的影响有51.9%是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的。研究三采用双任务研究范式,通过Stroop任务引发高低自我损耗情境,比较不同正念水平的大学生在不同损耗条件下外显攻击的差异。研究结果是:(1)低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会受损耗条件的影响;高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不受损耗条件的影响。(2)无论是高损耗条件还是低损耗条件,高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低于低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