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温病中hMLH1、P53、PTEN基因连锁位点微卫星DNA的改变及HPV亚型的检测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鲍温病组织中与hMLH1、P53、PTEN基因连锁的6个微卫星DNA改变及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情况,探讨鲍温病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微卫星DNA的改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1.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经病理确诊为鲍温病的石蜡包埋蜡块组织30例,对照组为33例外科切取的正常皮肤组织。2.HPV基因分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鲍温病组织中HPV感染及基因分型。3.微卫星分析:选择分别与肿瘤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及抑癌基因(P53、PTEN)相连锁的6个微卫星位点(D3S1612、D3S1029、D17S796、D17S926、D10S198及D10S192),应用PCR技术、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鲍温病组织中微卫星DNA改变。  结果:1.HPV的感染及分型:30例鲍温病患者中HPV的检出率为26.67%(8/30),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分别为HPV16,HPV18,HPV33,HPV58基因亚型,其中HPV16的检出率为16.67%(5/30)。正常皮肤组HPV检出率为3.03%(1/33),为低危型的HPV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7,P<0.05),病例组HPV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微卫星DNA的改变:30例鲍温病患者皮损中微卫星DNA改变的检出率为16.67%(5/30),其中MSI发生率为3.33%(1/30),LOH的发生率为13.33%(4/30)。与P53基因连锁的微卫星位点D17S796、D17S926共发生LOH3例,其检出率为10%(3/30);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相连锁的D3S1612、D3S1029位点共发生微卫星DNA改变2例,其检出率为6.67%(2/30);与PTEN基因连锁的微卫星位点未检测到微卫星DNA的改变。正常皮肤对照组中无微卫星DNA改变的检出,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3.91,P<0.05)。3.高危型HPV感染与微卫星DNA改变之间的关系:30例鲍温病组织中的高危型HPV感染组微卫星DNA改变检出率为50%(4/8),HPV阴性组中微卫星DNA改变检出率为4.55%(1/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鲍温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HPV16可能为鲍温病中比较常见的感染类型。2.鲍温病的发生与微卫星 DNA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抑癌基因P53的改变可能参与鲍温病的发生。3.鲍温病组织中微卫星DNA的改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职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提出了基于系统性设计思维的“六步法”逻辑路径分析框架;侧重对如何开展主体要素定位、利益诉求梳理以及平台运营系统设计
研究背景:  大脑是一个高度分布式系统,神经网络的同步振荡活动能将不同脑区在功能上联系起来,实现多脑区的协同工作。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on,BG)-皮层环路广泛存在β节律(13-
“中国梦”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指引.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国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的RIP1、RIP3和IL-6表达情况,探讨坏死性凋亡对HUVECs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HUVECs的体外培养,采用免
目的:   回顾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中单纯应用碘化油栓塞与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细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瘤周部分动脉分支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
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正式的职业学校产生以前,一种以师傅带徒弟、“做中学”的学徒制逐渐成为知识、技术、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作为培养食品、药品高级技能人
[摘 要] 隨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强国战略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我国不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把工匠精神运用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性。主要论述了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相关的落实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必要性;落实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