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与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死亡危险因素;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NCAB)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2004至2006年4月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参考ACC/AHA评分,结合本组资料的部分特点,选择34个备选死亡危险因素。首先对两组患者的3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符合因素采用向前逐步引入法(Forward selection)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同样方法分析中转体外循环的相关因素。 结果: 在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中,各备选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法的筛选,共有10个符合条件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条件。对全部符合条件的10个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3周内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构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分别是69.76,1.135。对符合条件的8个术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史、急性心肌梗死3周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主干狭窄度构成死亡危险因素,其OR分别是26.93,15.35,5.70,1.03。年龄、性别、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LVEF等属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不构成OPCAB手术的危险因素。 中转体外备选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3周内,左主干狭窄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构成OPCAB中转ONCAB的相关因素,OR从大到小依次为18.253、1.029、0.913。 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较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危险因素减少,一些cCABG的危险因素不构成OP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