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闻喜县山西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良星99,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发育特性、植株氮素运转、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显著提高生育期耗水量、贮水耗水比例,提高越冬期—开花期0—200 cm土层土壤耗水比例;提高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生育中期和后期效果明显;明显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显著提高拔节期—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效果显著;提高可孕小穗数,降低不可孕小穗数。促进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花后氮素积累;显著提高氮吸收效率50%、氮肥生产效率51%、氮素收获指数,提高氮素利用效率。2016—2018年显著提高穗数、产量,分别提高穗数达22%、46%,产量达25%、5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3%。且不同播种方式下,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花后氮素积累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显著提高籽粒清蛋白13%、醇溶蛋白14%、谷蛋白17%、总蛋白14%、谷/醇比3%;提高湿面筋含量23%、吸水率14%、面团形成时间28%、稳定时间40%、粉质图质量数37%、降低弱化度。且不同播种方式下,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耗水量、花后氮素积累、谷/醇比、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粉质图质量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谷/醇比与生育期耗水量、花后氮素积累、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粉质图质量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宽幅条播和播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生育期耗水量和贮水耗水比例,提高群体分蘖数,增加株高、叶面积,提高植株干物质量,尤其是生育后期,提高可孕小穗数,减少不可孕小穗数,提高穗数,最终提高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提高花前氮素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提高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总之,不同播种方式对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同,晋南地区采用宽幅条播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氮素运转,最终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而宽幅条播配套播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生育期耗水量,提高群体分蘖数,促进养分运转,提高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