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南地区,旧时俗称“管王之地”。从地域上来讲,辽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大连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大石桥市、庄河市、长海县、营口市、海城市、盖州市和岫岩县总共10个县市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国家曾在这里设立了辽南专属区。因三国时期的管宁、王烈等来自山东的学着来到这里讲学,使得这里的文化与其它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故将此地称为“管王之地”。随着明清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来自中原地区的皮影戏也渐渐传入辽南地区,并且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辽南皮影戏”。本篇论文主要从九个方面对辽南皮影戏展开具体的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是概说了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第一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它的发展,首先讲述了中国皮影戏对辽南皮影戏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其次写了辽宁皮影戏经过一代一代艺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头茬、戳子、砌末、场片这四个方面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艺术造型。第三部分从文本的角度讲述了辽南皮影的影卷创作;从音乐和演唱方面介绍了辽南皮影的唱腔风格,并且详细阐述了它经历了“诵经调”时期、“联曲体”时期和“板腔体”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第四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唱腔,首先概括了它的三种唱腔,分为大嗓、小嗓、阴阳嗓,然后更细致深入地讲述了九种不同的板腔形式。第五部分阐述了七字赋、三顶七、十字赋、五字锦、赞、搭拉句子、三字赋这七种不同的唱词,以及辽南皮影戏在音乐节奏上所进行的革新。第六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六种不同的演出形式和表演技巧。第七部分阐述了辽南皮影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制作工艺,即以驴皮作为皮影的主要加工材料,以中影人作为辽南皮影主要的人物造型。第八部分主要介绍了辽南皮影戏转变为辽南影调戏的过程与发展,辽南影调戏对皮影从唱法、伴奏唱腔方面进行了音乐上的革新。第九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中不同的皮影派别,并以辽南皮影中颇具代表性的复州皮影戏为例,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