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分密度定向调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13098900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晋西黄土区900~3 050株/hm~2范围内8个密度梯度的中龄(15~17a)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调查和树干解析方法获取林分生长特征数据、基于吉县国家生态站的定位观测设施及室内实验获取水土保持功能数据。从刺槐林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系统深入地研究其水土保持功能,并结合林分生长特征,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不同密度刺槐林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宜该区刺槐林分生长和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最佳林分密度。以最佳林分密度为依据,以促进林分生长和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双重目标为导向,开展刺槐林分密度定向调控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林分密度调控措施。研究结果对在晋西黄土区实现刺槐林分密度精准调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促进水土保持林防护效果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刺槐林分生长特征(1)研究区刺槐林胸径和冠幅分布显左偏,树高分布显右偏,密度为1 775株/hm~2刺槐林胸径和冠幅的分布及2 100株/hm~2刺槐林的树高分布最接近正态分布。刺槐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胸径、树高、冠幅和冠长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大致表现为先增后减,而树冠率则相反。对单株刺槐生长发育而言,林分密度显著影响胸径和树高生长的起始林龄为6a,显著影响材积生长的起始林龄为9a(P<0.05)。在1 775~3 050株/hm~2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越大,单株刺槐生长发育越受到抑制,其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越小,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林龄的增长愈发强烈。(2)刺槐林下植被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类型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由阳生向中生再向阴生演替,草本层植物的演替过程比灌木层明显。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Patrick指数、Simsp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刺槐林分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密度为1 775株/hm~2的刺槐林下植被群落结构较好,植被更新和演替能力较强,整体功能较为稳定。(2)刺槐林水土保持功能(1)林冠层水土保持功能。刺槐林冠截留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 775~2 425株/hm~2密度范围内,刺槐林冠截留能力较强。(2)枯落物层水土保持功能。8种密度刺槐林枯落物层的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900~2 100株/hm~2密度范围内,其值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后减。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时,刺槐林枯落物层的厚度和蓄积量较大,持水能力和拦蓄能力较强。(3)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刺槐林的土壤容重在垂直梯度上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氮肥和磷肥含量则表现为逐层递减,土壤质量含水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林分密度对刺槐林土壤层的水土保持功能指标影响显著(P<0.05),在1 775~2 100株/hm~2密度范围内,刺槐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孔隙状况较好;在1 500~2 100株/hm~2密度范围内,刺槐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有利于土壤抵抗外力侵蚀;林分密度为1 775株/hm~2时,刺槐林土壤的蓄水入渗能力最强;在1 500~1 775株/hm~2密度范围内,刺槐林土壤养分丰沃,保肥能力较好。(3)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结合林分生长特征和水土保持功能,对不同密度刺槐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 500~1 775株/hm~2的密度条件最适宜晋西黄土区中龄(15~17a)刺槐林的生长发育,并能保证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以此为依据对密度低于或高于1 500~1 775株/hm~2的刺槐林实施定向调控,低密度刺槐林分的调控措施为补植乔木(刺槐、油松或侧柏幼树)和补播灌草(乡土植物:灌木如黄刺玫、杠柳、茅莓等;草本如黑麦草、苔草、虉草等),高密度刺槐林分的调控措施为疏伐(采用下层疏伐法)。
其他文献
学位
塑料的广泛使用致使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治理废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挑战,但是目前国家尺度塑料的代谢特征尚不明晰,这将会严重阻碍从全球角度系统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因此,本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2016年世界上38个国家PET塑料的代谢模型,定量化描述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PET塑料的代谢特征和代谢效率,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对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护屏障,保护京津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为探明北京山区林地内林下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指导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实施,进一步为北京山区林业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工程区内137块样地,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显著影响因子;CCA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侧柏林和油松林下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识别不同林
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屋顶绿化是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区域小气候的重要途径。为解决我国屋顶栽培基质普遍容重过高、保水性差、性质不稳定和生产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珍珠岩为基质骨料,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添加剂配制基质,在施加30 g·kg-1缓释肥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0.5、1.0 g·kg-1)保水剂(处理号分别为A0、A0.5、A1.0)和不同施用水平(0
清洁消毒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安全保障,传统的消毒技术往往伴随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太阳光催化技术具有绿色、清洁、工艺简单、常温反应等优点,基于太阳光催化的消毒技术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Zn O/g-C3N4异质结催化剂,并以实际的城市再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原位生产H2O2并用于消毒的光催化技术,为实现以太阳光能为驱动力的再生水消毒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高光催化生成H2O
为明确黄土高原西部边缘良好植被区极端强降雨诱发的浅表层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植被与浅表层滑坡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滑坡的遥感解译方法,对甘肃天水娘娘坝一带2013年7月强降雨诱发的浅表层滑坡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使用绿度指数(GRVI)对植被覆盖度进行量化。此外,针对区域典型林分细化GRVI与滑坡雨量阈值的关系,通过面积-坡度关系综合表征坡面水文过程和地形条件,分析雨量与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的形成机
生物质能源清洁、低碳、可再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与优势。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多种方向,当前,生物质固体成型技术已成为其中一个主流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对柱塞式压辊环模成型机成型模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完善,并对生物质成型机理做了进一步探究,为今后研究生物质固体成型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在柱塞式压辊环模成型机成型模具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压辊柱
中央和北京市对造林绿化工作非常重视,2018年北京市斥资500亿元全面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此重大项目工程共涉及全市16个区。但由于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的不断建设,工程数据种类繁多,存在管理能力不够、数据量复杂、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各单位联动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迫切需要采用系统化、网格化的信息手段和工具来提高管理水平。为提升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工程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学位
当下,我国城市森林的建设正处于高潮阶段。以宫胁造林法为代表的近自然森林营造法,已在国内外一些地区得到了大量的实践,推动了城市森林的营建从“增量”向“提质”转变。此外,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设计逐渐兴起,在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可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和灵活性。因此,本研究以近自然林业、潜在自然植被和新演替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综合森林学、植物生态学和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