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青海地区R0切除术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了解胃癌在性别、年龄及民族中的分布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于2011年1月-2014年11月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共计360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性别、年龄分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后分期、脉管癌栓等因素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360例胃癌患者诊断年龄为29-79岁,平均年龄56.1±10岁,男女比例为3.8:1。不同年龄组均以男性及汉族患者为主,性别、民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征:不同性别、民族及不同年龄组术后分期以Ⅱ期及Ⅲ期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构成不同,青年组、中年组均以胃窦癌多见,分别占58.7%、38.3%,老年组以贲门胃底癌多见,占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构成不同,青年组、中年胃癌均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分别占67.4%、52.0%,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占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术后分期及脉管癌栓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分组、肿瘤指标(CEA、CA19-9、AFP)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术后分期及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胃癌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男性患者构成比均高于女性。2.胃癌发病部位比例最高为胃窦部,青年组、中年组以胃窦癌多见,老年组以贲门胃底癌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青年组、中年组胃癌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主。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术后分期及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术后分期、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