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颗粒尺寸是衡量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流动性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对于大多数难溶解药物,减小颗粒粒度是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开发微纳米药物湿法研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湿法研磨制备的微纳米悬浮液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满足产品规格要求,需要实时准确测量研磨过程悬浮液粒度分布的变化。超声波因具有穿透性强、频率范围宽、响应速度快以及非接触的特点,相较于离线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尺寸是衡量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流动性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对于大多数难溶解药物,减小颗粒粒度是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开发微纳米药物湿法研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湿法研磨制备的微纳米悬浮液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满足产品规格要求,需要实时准确测量研磨过程悬浮液粒度分布的变化。超声波因具有穿透性强、频率范围宽、响应速度快以及非接触的特点,相较于离线粒度测量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在线超声波可用于监测铝碳酸镁湿法研磨过程的粒度变化。首先,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对铝碳酸镁悬浮液的粒度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六偏磷酸钠能有效克服铝碳酸镁颗粒团聚,研磨60 min后悬浮液颗粒平均粒径为166 nm。之后,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分散剂含量、研磨时间、研磨转速以及铝碳酸镁加入量等工艺条件对湿法研磨过程悬浮液粒度分布的影响。得到铝碳酸镁微纳米悬浮液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六偏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铝碳酸镁的质量分数为2%,研磨转速为3000 r·min-1,研磨时间为105 min,获得的悬浮液粒度分布D10为76nm,D50为161 nm,D90为357 nm。最后,通过制酸力实验测定不同粒度大小的铝碳酸镁悬浮液的制酸力和制酸时间,结果表明纳米级别的悬浮液制酸力得到有效提高,制酸时间与原料相比缩短了5倍。其次,基于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探头式纳米超声粒度仪进行铝碳酸镁湿法研磨过程粒度分布的在线测量研究,探索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超声波衰减谱法预测药物湿法研磨过程悬浮液颗粒粒度的新方法。首先,测量了湿法研磨实验中不同研磨时间下的超声衰减数据和马尔文颗粒粒度分布数据。之后,使用神经网络对超声衰减数据和粒度分布数据建模,构建基于超声衰减谱的粒度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粒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研磨中悬浮液粒度分布的实验测量值和模型预测值基本相同,峰形相似。最后,根据群体粒数衡算模型描述铝碳酸镁湿法研磨过程中颗粒的破碎机理和团聚机理。采用不同研磨转速条件下的粒度分布数据拟合了破碎速率和团聚速率内核模型参数,分析了研磨转速对颗粒破碎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磨转速为2000~3500r·min-1时,破碎速率内核为幂函数形式,随着研磨转速提升,颗粒破碎速率常数达到上限,不再增加。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商业银行作为数据密集型机构,其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强有力支撑。本文概述替代数据的内涵与相关管理要求,分析当前商业银行替代数据应用的现状,提出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雷暴冲击风是一种由强烈的下沉气流引起的具有非平稳性、突发性和强破坏性的沿着地面或近地面扩散的强风,对桥梁的影响罕有报道,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中也未体现雷暴冲击风等局部强风场作用。本文以某大跨斜拉桥的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雷暴冲击风和常态风作用下斜拉桥单悬臂状态风振响应特性,并基于Fluent软件对TLD水箱内部水体的动
液压振动锤作为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桩工机械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沉桩效率高、适用性强和噪声污染小。但随着现代建筑工业的发展,传统液压振动锤在沉桩工艺和控制性能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国内振动锤设计理论落后,液压控制技术水平较低,功能普遍单一。因此,本文从液压振动锤的理论机理研究出发,对其结构和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桩工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探究液压振动锤振动沉桩过程机理,研究沉桩原理,
由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发电机组需要通过频繁开关来适应电力供需的变化。同时,燃煤发电机组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运行以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在发电厂频繁启停,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高铬钢构件承受着复杂的载荷,面临着蠕变、疲劳、延性、氧化腐蚀等多种类型的损伤。不同类型的损伤可能会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对构件结构的完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造成极大威胁。为保证构件的安全运行,必须深入研究高铬钢在高温复杂载
在中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风电和光电功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调峰和调频产生了显著影响,使风电、光伏并网消纳成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一方面必须在系统中配置适当的备用资源,平抑风电、光伏波动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新能源跨区消纳的角度建立全局优化调度模型,通过跨省区互联电网的备用资源协同调度和时空互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消纳清洁能源。本文以高比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精准度要求也随之提升,航空管制中心承担着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职能,是航空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建设环节。但由于航空管制中心工艺设计的专业性,目前对于此类建筑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工艺设备的技术统筹和空中交通管制员抗压能力的自我素质提升,尚未关注建筑作为使用者的行为载体空间所应具备的设计协同意义。本文拟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行为特征为研究切入,分析行为需求导向下建筑设计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是产生冷等离子体的常见手段,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放电稳定且均匀,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大气压DBD放电样貌对外施参数变化十分敏感,也易于出现放电不均匀现象,这不利于在放电均匀性要求较高的工业领域应用,而目前人们对于放电均匀性转化和运行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为进一步理解放电均匀性转化及演变机制,本文采用流体模型并结合实验对正弦和窄脉冲电源驱动下的放电均匀性展开研究
聚氨酯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需求市场巨大。多元醇是合成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大多来源于化石资源,研发利用可再生多元醇原料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可以促进聚氨酯生产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芳香聚合物生物质,生物相容性好、绿色安全,其分子中的多羟基结构和芳香骨架赋予其优异的反应性和紫外阻隔性能,是理想的石油多元醇替代物。目前,木质素主要以填充剂或部分多元醇替代物的形式制备
在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的全球变暖时代背景下,各国纷纷推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政策。岭南地区较为独特的湿热型气候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大规模采用空调等主动调节气候的手段,以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无疑不利于节约能源,同时长期处于空调等机械控制的恒定环境中容易引起头痛咳嗽、四肢酸痛等“空调病”症状,改善了环境却不利于人体的舒适,因此减少主动式机械调节,加强被动节能势在必行。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往往采用天井、冷巷、庭院、廊
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周期区域和全空间上带欧姆定律的双极不可压缩纳维-斯托克斯-傅里叶-泊松方程解的整体存在性和衰减性质.对于周期区域情形,先用高阶能量方法推导解的先验估计,然后证明解的局部存在性,再利用连续性方法结合先验估计证明解的整体存在性,最后推导解的指数衰减性质.对于全空间情形,利用与周期区域类似的办法证明解的整体存在性,然后利用高低频分解的方法得到解的多项式衰减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