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几道的《小山词》以其感情的专一、持久、真淳,从而具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被后人所喜爱。经典的作品是在读者的不断接受中成为经典的,《小山词》显然是被不断经典化的著作,它经典化的过程和原因,便是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小山词》的接受史。 第一章:宋代关于小山词的材料不多,晏几道的词学观集中表现在《小山词》自序中。因此本章集中考察了自序中的词学观以及宋代词话中对自序的理解,还有宋代士人对小山词的品评以及对后人的影响。通观《小山词》在宋代的接受,发现其词主要流传在士大夫之间,对其词的品评也主要局限于其好友之间。如黄庭坚著名的《小山词序》。 第二章:《小山词》在元明的接受呈世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其词不仅见于文人之间,而且也开始见于笔记、话本等文本中;其次,接受范围,即读者群也逐渐扩大,从士人扩展到市井百姓,从而对俗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小山词在元明的接受也产生了新的特点,如杨慎则从辨伪、对意象的诠释、对民情风俗的考察上揭开了研究小山词新的一幕。由此可见,词体虽在元明衰落了,但小山词在元明词人中还是备受尊崇的。 第三章:清代是词体的复兴时期,也是词学的复兴时期和集大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诸多的词学家和词学流派,词学研究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研究晏几道《小山词》在清代的接受,有必要先理清清代词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主要的词学流派、词话整理等情况。一部清词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流派史。鉴于此,本章从清代云间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对《小山词》的理解和品评,以及在词集的选录中,进而梳理出小山词在清代及近代的接受情况。 第四章:清代和近现代是词学的极盛期,词学研究成就空前。本章承第三章,从晚清四大家和近代的词学家对小山词的研究中进一步梳理出这一时期对《小山词》的接受情况。本章试从《小山词》的版本著录和词集收录方面进行探讨,以显示《小山词》在近现代的研究成果,进而从纵的方向回顾一下《小山词》在历代的收录流传和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