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每年,流感病毒导致全球约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的成年人感染,约二十五万到五十万人死亡。甲型H3N2流感病毒自1968年首次在香港爆发引起流感大流行以来,在人群中一直较为活跃。2015年,在香港爆发了H3N2疫情,到2015年三月,共造成了361例死亡病例,其中以65岁以上年长者占绝大多数。目前,疫苗接种仍是保护人类免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每年,世卫组织在二月份会给出当年北半球的疫苗推荐株以供疫苗生产商生产疫苗。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H3N2流感疫苗株是A/Texas/50/2012类似株。而2014到2015年中,流行的H3N2毒株发生了抗原抗原漂移,使得疫苗株失匹配,造成了疫苗效能降低,从而使人群暴露在高感染风险中。因此监视当前流行的季节性H3N2病毒的抗原性特征,有助于了解当前疫苗的效率,以便为疫苗株的筛选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在汕头一所医院的急诊儿科收集具有流感疑似症状患者的咽拭子,分离流感病毒核酸,并且对其表面的主要抗原之一、血凝素基因进行测序,分析血凝素核苷酸的突变情况,预测血凝素基因抗原性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分析汕头地区和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H3N2病毒抗原性进化的特点和异同。 结果:2015年,共采集具有流感疑似症状患者的咽拭子共计647份。其中甲型流感阳性样品有104例,乙型阳性样品有84例;新甲型H1N1共有10例,季节性H3N2共有55例,甲型未分型流感39例;B-Yamagata有7例,B-Victoria有77例。通过序列分析,在2015年,汕头地区流行的 H3N2病毒血凝素基因在抗原表位A区发生的氨基酸突变有R142G,N144S,N145S,在抗原表位B区发生的突变有F159S,K160T,P198S,在受体结合位点的突变有N225D。 结论:在2015到2016年流感季节中,汕头地区流行的流感病毒为乙型Victoria系和甲型H3N2为主。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与中国南方省份基本一致。通过序列分析发现,从2013~2015的流感季节中,汕头地区流行的H3N2病毒在抗原表位累积的突变达到了6个。2015年,汕头地区流行的H3N2毒株主要落入3C.2a分支。汕头地区的H3N2毒株具有一些突变例如D489N,在中国大陆的毒株中少有发现,而在香港流行的H3N2毒株却普遍具有这个位点的突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14~2015北半球的流感疫苗株A/Texas/50/2012发生了疫苗失匹配,2015~2016年北半球的流感疫A/Switzerland/9715293/2013的效能也较低,而2016~2017年北半球冬季流感疫苗株A/Hong Kong/4801/2014的效能有待进一步的确认。H3N2流感病毒基因突变频率高,使得疫苗株的选择比较困难。在汕头地区,人口基数大,密度高,汕头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因此有必要在汕头地区流感流行情况展开持续的、系统的监控。